第75章 后赵[第2页/共4页]
后赵(319年-351年),是十六国期间由羯族人石勒建立的政权,故又称石赵。后赵共历经七帝,持续33年。以下是关于后赵的详细先容:
终究失利:冉闵因为穷兵黩武,四周树敌,加上冉魏政权地处四战之地,四周劲敌环伺。永和八年(352年),冉闵被前燕太原王慕容恪击败,退守邺城,随后燕王慕容儁派兵围攻邺城,冉闵被擒后遭到处决。前燕朝廷追谥他为武悼(一作“悼武”)天王,“染华墓志”则称其谥号为“平帝”。
石虎篡位:石勒称帝后,太子石弘和石勒的侄子、尚书令石虎开端争夺担当人的位置,石勒惊骇仁弱亲和的石弘难以把握手握重兵的石虎,因而将大权拜托于太子石弘。后赵建平三年(332年),石勒知悉石虎的不满而承诺为其修建新宅以示安抚,但石虎仍然对石勒偏袒石弘等人的作为不满。次年七月石勒因病去世后,他的次子石弘继位成为天子,石虎被封为丞相、魏王和大单于并逐步把握实权,但曾帮忙石勒四周挞伐的石虎暗中积储力量并企图颠覆石弘。同年玄月石虎废黜并杀死刘太后,尊石弘的生母程氏为皇太后,以后石虎前后安定镇守关中的河东王石生、镇守洛阳的石朗等反对权势。后赵延熙元年(334年)三月,石虎接管天子石弘的禅让并称居摄赵天王,废黜石弘为海阳王,同时将其和太后程氏、秦王石宏等人软禁在崇训宫,不久石虎将他们全数诛杀。
建立后赵: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刘渊称帝后封石勒为持节、平东大将军,以后石勒前后攻陷邺城、三台、赵郡等地并斩杀冯冲、郝亭、田棰(甄)等将,次年石勒进一步安定冀州的郡县,同时任命冀州赵郡汉人张宾为智囊,支雄、呼延谟、孔苌等报酬战将,接收部分饥民和胡人权势以强大步队。
冉闵的父亲冉良被羯族人石虎收为义子,冉闵也就从小在石虎身边长大。冉闵自幼勇敢勇锐,深受国君石虎爱好和关照,长大后被拜为建节将军,徙封修成侯。
4. 军事成绩与失利:
国号:后赵的国号源自地名。石勒在刘渊个人中被封为赵王,掌控赵地,石勒曾与刘渊之子刘曜、王弥攻陷洛阳。光初二年(319年)仲春,刘曜惊骇石勒权势扩大而威胁本身统治,因而将石勒派来报捷的使者王修殛毙,以后石勒与刘曜的冲突逐步激化。同年,石勒取赵为号,独立建国。与此同时,刘曜亦将国号由汉改成赵,并收回石勒的“赵王”封号,以宣示其对天下的统治权。厥后的汗青学家将刘曜建立的赵国称为前赵,将石勒建立的赵国称为后赵。
汗青沿革:
建魏称帝:永和六年(350年)正月,冉闵以谶文中有“继赵李”的字样为借口,改后赵国号为魏,并改姓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青龙。同年闰仲春,冉闵废掉并杀死了被他囚禁的石鉴,即位称帝,改国号“大魏”,建元“永兴”。过一个月,冉闵规复本身祖父和父亲少年时的冉姓,定都于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