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答题:从始皇开始》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254章 韩长孺列传[第2页/共6页]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於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巨。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末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奔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零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後梁王益亲驩。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馀金。名由此显,结於汉。

安国始为御史大夫及护军,後稍斥疏,下迁;而新幸壮将军卫青等有功,益贵。安国既冷淡,冷静也;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梁海内史空缺之际,梁孝王方才延揽来齐人公孙诡,很喜好他,筹算要求任命他为内史。窦太后听到了,因而就号令梁孝王任命韩安国做内史。

建元中,武安侯田蚡为汉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蚡言安国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即召觉得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将。未至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建元六年,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

建元年间(前140-前135),武安侯田蚡担负汉朝太尉,受宠幸而掌大权,韩安国拿了代价五百金的东西送给田蚡。田蚡向王太后说到韩安国,皇上也常说韩安国的贤达,就把他召来担负北地都尉,厥后升为大司农。闽越、东越相互攻伐,韩安国和大行王恢领兵前去。还没有达到越地,越人就杀死了他们的国王向汉朝投降,汉军也就出兵了。建元六年(前135)武安侯田蚡担负丞相,韩安国担负御史大夫。

其後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后适居睢阳。曾经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事奉梁孝王,担负中大夫。吴楚七国兵变的时候,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负将军,在东线抵抗吴国的军队。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安定戍守,是以吴军不能越国梁国的防地。吴楚兵变停歇,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今后显扬。

太史公说:我和壶遂核定律历,察看韩长孺的行事得体,从壶遂的深沉含藏刻薄来看,世人都说梁国多忠诚父老,这话确切不错啊!壶遂仕进做到詹事,天子正要倚仗他来做汉朝丞相,恰好又碰上壶遂归天。不然的话,以壶遂廉洁的操行和端方的行动,这真是一个谦恭谨慎的君子啊。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