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房玄龄:人和人的差距太大[第2页/共2页]
“但本日听了你的一番话,才晓得这小德政之上,另有大德政。”
这时,大臣们都被李彦给压服了。
“如果陛下听了我的说法,今后突厥再次南下,朝廷却无兵可派,无赋税可用。”
“臣遵旨。”
“房大人这话,说的没错啊。”
房玄龄比李彦高出了几个头。
“也没有喝醋!”
李世民对劲一笑。
李世民这么一点头,在场的大臣天然不好辩驳。
“最好是轻徭薄役,对老百姓发挥一点德政。”
“这事情才畴昔几年,房大人如何就忘了?”
李彦闻声问话,略微一拱手。
至于如何说法大臣,他本是筹算亲身上阵的。
“只是这些,又跟德政有甚么干系?”
“李大人,我受教了。”
房玄龄点头,看了李彦一眼。
“你这是甚么意义?”房玄龄略微有些不快。
因而站直身材。
“当年我大唐刚立国时,突厥出兵南下,几近就冲要到长安城外。”
既然房玄龄攻讦两税法,他也没需求再那么客气了。
“房大人,你这话可就有点过分自谦了。”
李世民这时,悄悄一鼓掌,环顾在场的大臣。
“此人和人的差异,如何就这么大呢?”
当时李彦过了秀才科时,他一真不敢信赖,几次阅卷好久,才把这动静通报给李世民。
“只要扫清内奸,到时候有的是余地,让百姓安居乐业。”
话音刚落,李世民就拍案而起。
房玄龄这么一认怂,李彦倒是有些措手不及。
他现在才八岁,站在房玄龄身前,气势天赋就低了一头。
“我乃房玄龄。”那人也回礼,倒是很有礼节,没有看不起李彦,这八岁小孩儿的意义。
这两税法刚被他发下去,大臣们就群起反对。
“别的,还要把他记在朕的起居注里,传告后代百姓!”
“房大人,你这话,可就说错了!”
“李彦,你提出这两税法,到底是何用心?”
“但本日一见,才晓得统统都是有启事的。”
李彦悄悄点头。
没想到李彦本身出马,凭着这么一番话,就让大臣们都闭嘴了。
这两税法不但利国利民,并且在汗青上,就是大唐本身推行的鼎新。
就连房玄龄,也有些哑口无言。
房玄龄气到发笑:“关爱百姓都是小德政,那你说说,甚么才是大德政?”
而长孙无忌,纯粹是长孙无忌,吃过李彦的亏。
这话一出口,大多数朝臣,都悄悄点头,明显是承认房玄龄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