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金库见底[第1页/共2页]
“小郎君,羽绒服已经做好了,咱先去尝尝吧。”
敬川无法地垂下眼皮:“那武家不是筹了十万贯来建船埠的吗?”
宛娘一愣,细心一想,仿佛确切有点事理。
“宛娘,你考虑得很殷勤。”敬川感慨道,“行,那就布庄定了!不过,你肯定这回不再买别的店了吧?”
敬川眼角一抽,扶额叹道:“一条街上已经有两家苏记了,再开,客人怕是都得站在路中心机虑‘去哪家吃’的题目。”
敬川揉了揉额头,从速咳嗽一声,拉回话题:“那如许吧,从船埠和四海行会拆借一万五千贯到府库,先保持一个月的运转,以后的缺口某想体例。”
这哪是卖烤鸭,的确是批量出产原质料!
但题目是——羽绒服的技术含量不高,一旦开端卖,估计用不了多久,满大街都是仿品。
她顿时有些烦恼,皱着眉头问:“那如何办?店都买了,难不成再退归去?”
“最好还是现在开端囤羽绒服和羽绒被,等暮秋上市。”敬川如有所思,“至于这个店,实在不可就开个百货商店,叫‘多宝阁’,卖一些新式商品,比如某亲手设想的算盘、剪刀、铁锅、菜刀,包管比烤鸭还赢利。”
照这速率下去,绛州城的饭店迟早都得改姓苏!
宛娘低头思考了一下,眼睛俄然一亮:“要不,开个羽绒服店吧!那衣服穿戴是真舒畅,小女子试过,必火!”
他嘴上抱怨着,内心却有点小惊奇:“这么快就有两万人了?”
马周点了点头:“还是得对峙,等夏粮一收,环境会好转些。”
两天没来,船埠还是一如既往的热烈,车来车往、人声鼎沸,买卖买卖红红火火。
并且这俩老呆板,一个像铁公鸡,一个像算盘,底子不懂拆东墙补西墙,非要搞甚么“独立核算”。
路过崔记酒楼,就见宛娘站在街头,双手抱胸,目光炯炯地盯着酒楼的招牌,神情当真得仿佛要把这块匾额瞪出个洞。
敬川无语,这世道,可还没风行“七天无来由退店”这回事。
宛娘回过神,冲他笑了笑,一脸理所当然:“嗯,刚买下,八百贯。”
敬川内心格登一下,俄然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她该不会是连崔记也收了吧?”
薛德音不紧不慢地点头:“那些钱是专门用来扶植工坊的,咱不能乱调用啊。”
“还能如何运营?当然是持续开分店。”宛娘一副“这不是知识吗”的神采。
敬川的确不敢信赖:“四海行会不是另有将近三万贯吗?”
正想着呢,中间一辆牛车嘎吱嘎吱地晃了两下,随后——噗嗤一下,现场炮制了一份“郑家陈酿”,浓度直冲天灵盖。
薛德音眸子一转,又发起道:“实在不可,我们再拍卖十顷新田,应当还能凑些铜钱。”
马周也叹了口气:“那也是专款公用,够不敷还两说呢。”
敬川嘴角微微抽搐:“现在甚么季候?”
以是最好的体例还是先囤货,秋冬再放出来,就像后代的打扮厂,整年出产,夏季卖爆。
“对啊,你春季卖羽绒服?筹算让大师囤着等夏季?”敬川翻了个白眼,“再说了,鸭毛供应不上。”
敬川低声嘀咕:“设想的事儿都还没搞定,又开端财务垂危了,真是四周漏风,眼看就要穿帮了。”
敬川神采一僵,鸡皮疙瘩噌噌往外冒,连二毛都不循分地跺了跺蹄子,仿佛在诉说:“老迈,我们快撤吧,再待下去非中毒不成。”
“如何,小郎君不支撑?”宛娘挑眉。
宛娘倒是一脸笃定:“鸭毛的题目好处理啊,我们烤鸭店一天能卖五十只,一个月就够做一百件羽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