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魏王有何高见[第2页/共2页]
满朝文武大臣也都瞪大眼睛望向李泰,面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兴一国之兵事干系严峻,岂可儿戏?
“虽我大唐出兵高句丽看似占尽天时,人和,但却唯独缺失了最首要的天时!”
“但出兵高句丽这件事干系严峻。”
万一粮道被截,那结果的确不堪假想。
若不是征高句丽一事是太宗临时起意,群臣都要思疑是不是李泰背后有高人指导了。
青雀虽有大才,但毕竟还是太年青气盛了。
但殊不知,对于刚从后代来的李泰而言。
这不是变相的难为人吗?
对于朝堂上满朝文武的疑虑声,李泰自傲一笑,迈步上前朗声,道:“三今后,儿臣必将高句丽舆图献上,替父皇分忧!”
此言一出。
让一个向来没有领兵兵戈过的文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高谈征高句丽一事。
现在虽有侯君集刁难,但李泰无需理睬便可。
上一秒还都不觉得然的满朝文武,现在望向李泰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了,尽是骇怪于骇然!
冲动之下,李世民接连道出三声好字,望向李泰的目光除了震惊之余更多的还是欢乐,心下不由暗道:‘难不成,青雀在军事上另有甚么为父所不知的天赋不成?’
但这并不能说前身在军事上有甚么不凡成就。
“三曰以治乘乱。”
这让他这个当娘舅的也失实被震惊了一把。
可就连他李世民都想不到的解法,竟让一贯以墨客面孔示人的李泰给道出了。
当事人李泰也是回过神来,略有惊奇望向李世民,没曾想这皮球最后又踢到本身脚下了。
虽前身乃左武侯大将军又兼领雍州牧掌管西京,长安。
方才还因李泰所言而对高句丽一战信心大涨的群臣们,当下三五成群的群情起来,眉宇间也尽是愁色。
但高句丽地形庞大,又不属大唐边境,想要探明谈何轻易?
先前,李泰所见确有不凡之处。
“据某所知,高句丽多崇山峻岭,地形庞大,气候更是多变莫测。”
“二曰以顺讨逆。”
“而新罗方面孔殷地但愿我大唐有一个明白的答复。”
“步兵军团在地形未明的环境下冒然反击,很有能够被困与崇山峻岭中。”
“好,好,甚好啊!”
而太宗听罢后同是浓眉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