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唐新秩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章 西京变(一)[第1页/共3页]

徐彦若甩开崔远的胳膊,径直就向外走,崔远赶紧在前面跟上,劝道:“徐公,身子骨要紧,莫气坏了。凡事自有公议,何至于跟他摆了然车马叫阵呢?”

一向走出承天门,徐彦若才长长吐了口气,将冲动的表情平复下去,转过甚望着崔远,留步道:“有此乱臣贼子,国事如何承平?倒置吵嘴,一意谋私,这就是现在的大唐......一藩坐大,天下危矣!嘿嘿......罢了,某也不去与他相争,某想争也争不过,由他去吧,由他去吧,由他去吧......”连道三声“由他去吧”,脸上尽是萧索。

“说得也是?那里是了?”一向闭目不语的徐彦若再也忍不住了:“光复营州,多么大功?怎能以‘挑动边事’肆意袒护?我大唐丧失关外东北之地已垂十数年,实在论起来,营州都督府,乃至安东都护府,都早已名存实亡了数十年,现在竟能光复我大唐故乡,这是多么光荣?大唐已到了现在这个境地,此功有振聋发聩之效,比之那些只顾埋头争夺地盘的藩镇节度们,于大局上高了何止一层!以某看来,如果王处直能得加钺,刘节度便足可封王!至于两个将军的晋职,也属大功小酬,某意可重开营州都督府,以周知裕为都督!”

大唐光化三年玄月,跟着最后一场秋雨的闭幕,河北大地烽烟四起、战事再度发作。

将手头的三份奏折批了个定见,转呈一旁的徐彦若,崔胤道:“徐公且看看,这三份奏折都来自河北,说的是三件事,实在内里相互关扣。某意以东平郡王之折为‘可’,监军使张居翰及卢龙刘节度之折为‘黜’,呈天子朱批,徐公觉得然否?嗯,崔相也看看。”

这年初,宰相也要依托军镇,没有军镇的支撑,宰相之职也只不过是一个驰名无实的空壳罢了。谁让现在天下藩镇以宣武为尊呢?谁让崔胤正巧抱上了朱全忠这条天下第一粗的大腿呢?以是,对不起,政事堂里只能听我崔胤的。

留在门下内省的崔胤眯着眼睛,透过半敞着的门房,盯着拜别的徐彦若和崔远二人,嘲笑不止。过不半晌,便将心机重新放回到三份奏折上,又在批语上加了几句,叮咛送往内廷。

就在河北大地战乱不休之际,三份表章送到了大唐帝国的都城——西京长安。

徐彦若挨个看了一遍,看完后将奏折递给崔远,闭目深思。崔远一边看,一边不断的微微点头,目光在三份奏折上转来转去,手指轻叩腿膝,只是不说话。

徐彦如果扈从天子受过苦累的大功臣,天子曾赐“扶危匡国致理功臣”之名,爵封齐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在朝中累有尊崇。固然他自随天子蒙难华州返还以后,便学起了明哲保身之道,在政事堂中向来很少说话,但这并不料味着他说话的分量就比别人低,相反,他一向是政事堂中名义上的辅弼。

至于营州之事,契丹可汗素服朝廷,并未叛离大唐,营州也谈不上丧失,岂能以‘光复’二字相论?反观东平郡王,停歇黄贼乱兵,扫灭秦宗权背叛,多次匡扶社稷,理顺天下朝纲,现在更是出兵河北,将这些百多年不平朝廷的藩镇降服,这才是‘光复’大功,岂能是刘仁恭之辈所能对比?现在王处直已向朝廷服软,便当依东平郡王所奏准其为义武节度,我们这些在庙堂之上安居高位者,更应多替交战疆场的武将们想想,不要寒了将士们的心血!以是三究竟为一事,朝廷当助东平郡王打扫河北,而不是对不平朝廷的卢龙再施甚么恩德!”

宣武大将葛从周见孔殷间不能打败卢龙军,便留氏叔琮持续围困沧州,自领雄师迎击李嗣绍,同时命张存敬渡瓦桥,由西路北上,直取幽州。面对空虚的卢龙西部各州,张存敬长驱直入,占深州、下瀛州,在镇州逼迫成德节度使王镕投降,继而攻瀛州、莫州,再上易州、定州,兵锋所向,无可抵抗。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