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第1页/共3页]
李承约苦笑道:“虽是妾室,但某包管,必然以正妻之礼对待,某还能够答允,将来再不娶妻。”
当白狼山北麓和品部主力野战大胜的军报传送边关的时候,李承约非常震惊,他戍守卢龙塞也有半年了,在客岁南征魏博以后丧失惨痛的他深深明白,以一群新兵和现在势头正旺的契丹人作战,是如何的艰巨,更何况是野战,并且还大胜!
他们在这里说话,李承约却狠下心死撑着面皮不走,在一旁就显得有些高耸。他也不避讳,就在边上听着,听着听着,内心却起了一丝波澜,本来这高个子就是现在卢龙军中申明鹊起的李诚中!
李诚中也早就重视到了这个坐在一旁的年青人,两边已经眉来眼去来回打仗了好几次。见对方眼神仿佛充满美意,李诚中也报以浅笑,两人之间倒仿佛有了几分无形中的调和。
大唐民风开放,年青男女们常常暗里结缘,然后再恳求父母做媒。李承约和兰儿两情相悦后,便兴冲冲向自家父亲李君操提了出来,但父亲细心体味以后,却往他身上倾泻了一瓢冷水。
李诚中摇点头:“名不正则言不顺,妾室就是妾室,即使你以正妻之礼相待,你家大人、叔伯,乃至家中仆人又怎会以夫人之礼相敬?何况将军此后是否娶妻,恐怕也不是自家完整说了算的。还是请回吧。”
可再在婚事上风景,说到底仍然是纳妾,妾是甚么职位,谁内心都稀有。因而老都头乌青着脸不说话,李承约涨红着脸不肯走,两人就僵住了。
与东市骚动混乱的景象比拟,四条巷中的张宅却静得可骇。老都头乌青着脸,坐在桌边一言不发,下首则陪坐着一个年青男人,只一身团领青衫,却显得几分威武之气。
二郎回家,老都头便将李承约临时抛在一旁,从后房唤出老妻,一家人见面,热烈场面自是不提。待张兴重拜见过家中爹娘,将一旁的李诚中拉了过来,又是一番热烈。
李诚中是伴同兵马使周知裕一同赶回幽州的,他将柳城诸事拜托冯道以后,便带了张兴重一同返回,也有让张兴重回家看望的意义。李诚中在幽州没有宅院,本来周知裕是筹算让他住到自家府邸的,但李诚中恐怕拘束,便借口推托了,自去张兴重家借住。同来的另有王大郎和四名亲卫。以张兴重家的宅院,虽不轩敞,几间空房老是有的。
兰儿走了今后,堂上更是冷场,老都头正要发话将李承约轰走,却见门外涌出去一群人,抢先的恰是自家二郎张兴重!
李家是甚么身份?李承约曾祖李琼,官至蓟州别驾、朝廷赐封工部尚书,祖父安仁公官至檀州刺史、朝廷赐封太子太保。到了李君操这一代,他是前平州刺史兼兵马使、朝廷赐封的太子少师,就算现在居家隐退,但几十年的幽州军户世家的朱门秘闻,在全部幽燕大地上影响力可并未减弱多少,乃是卢龙军中数得上的雄师头。而李承约本身固然年青,却也已经坐到了盐城守捉使、定远将军的高位,官秩正五品上!
李诚中赶紧止住王大郎,向李承约一抱拳:“本来倒是镇守卢龙塞的李将军,久仰大名了。”
张家固然在军中也有必然职位,但如何能与李家比拟?张家现在只要一个蓟州别将张景绍在苦苦支撑家属,更何况儿子所说的兰儿一家更是张家的旁支别户,如何配得上自家儿子?传闻兰儿的父亲只是一个在家守老的老都头,兄长也只是平州边军的一个底层军官,如果自家和对门结了亲,岂不令幽州朱门笑掉大牙?
不管如何,答允总比不答允好,李承约无法,只得亲身登门申明来意,如果张家能够委曲同意,李承约承诺以正妻之礼大事筹办,媒人、彩礼、过门等等一应婚事法度十足筹办,必然让张家风风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