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献俘[第1页/共3页]
这是对唐军英勇行动的最高承认,将士们非常镇静,眼睛炽烈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曰,齐声号令:“陛下万岁!”
普通来讲,要献俘必须具有两个前提:一是抓住了敌国的首要人物,比如说敌国的国王天子、丞相、大将这些人物。
墀德祖赞对他的大臣能够说最是熟谙,但是,李隆基的点评让他有醍醐灌顶的清爽之感。
汉武帝派人把金曰磾召来,一通问答,让汉武帝更加惊奇。金曰磾对答如流,没有任何不对,常常另有出人料想的言辞。
看着墀德祖赞这副沮丧样儿,李隆基一身舒爽,深身毛细孔都在透着舒爽干劲,他只觉这是他这辈子最爽的时候。
这是最为昌大的礼节,李隆基不能有一丝草率,把穿着再三清算。
“大唐万岁!”蓦地间,惊天的号令响彻天涯,直冲九霄。
明白过来的墀德祖赞,自责不已,一颗心直往下沉。如果早上二三十年明白,吐蕃会更加强大,毫不会被唐朝灭掉。
“哈哈。”李隆基特别欢乐,指导着墀德祖赞,道:“这就是你无识人之明,无用人之能,吐蕃败亡,并非天意,而是你太蠢。”
“陛下万岁!”
李隆基、群臣、将士们、百姓,无不是挥着胳膊,晃着拳头,仰首向天,发作出惊天的吼声。
能对敌国的大臣如此体味,这很难,李昌国自认他固然灭了吐蕃,本身也不能如李隆基这般对吐蕃大臣如此体味,至心实意的赞美一句。
细心想想,李隆基即位最后十几二十年没有甚么大的行动,主如果清算内部,励精图治,整军经武。当时节,他还嘲笑过李隆基无能。但是,并没过量久,唐朝雄师纵横天下,打得吐蕃无还手之力。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小勃律不敷分量。
李隆基以此事为喻,是对小论的正视,揭示出了充足的诚意。
李昌国手一招,龙武军押着墀德祖赞、大论、小论、整事相……向玄武门而来。
他是吐蕃的一代雄主,获得不凡的政绩,倒是没有想到,到老来倒是成了唐朝的阶下囚。之前还不感觉,此时听了李隆基的话,方才感觉他的经历与李隆基的经历如出一辙。两人即位时面对的景象差未几,成果倒是天差地远。
不成能有了。
李隆基昂扬着头,眼睛望天,双手叉腰,一波波爽劲透体而出。
群臣、百姓、唐军将士们,无不是睁大眼睛,恐怕错过一个细节。如果错过一个细节,必将悔怨毕生。
“呵呵!”李隆基捋着髯毛,来到第二辆囚车前,打量一眼,嘲笑道:“大论,仰仗祖辈福荫而为大论,可悲呀,你无才无智,无治国之能,吐蕃之亡,你难辞罪恶。”
小论实在要算吐蕃第一能臣,如果能招降的话,这对唐朝驰名大的好处。
他的声音如同惊雷,字字具有让人震憾的力量。
“如此之人,也配作大论,大胡子真是瞎了眼。”李隆基摇点头,对大论没有好感,快步而来,来到小论囚车前。
“献俘!”司仪官大吼一声,如同惊雷炸响,震人耳膜。只见司仪官满面红光,冲动难已,能主持如此昌大而昌大的庆典,那是积了八辈子的福。
“莫要谢,看着你这副沮丧脸,朕特别欢乐。呵呵!”李隆基捋着髯毛,对劲的笑了,笑声非常镇静。
此次,墀德祖赞竟然点头附和:“感谢你,让我对臣下有了新的认知。”
比如小勃律,唐朝固然抓住了小勃律王,灭了小勃律,倒是没有停止献俘典礼。不要说献俘典礼,乃至庆视典礼都没有停止。
“陛下厚爱,外臣感激。”小论闭上眼睛,不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