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根基的重要性[第2页/共2页]
倒是李恪所写的这本《百家姓》,一旦被用于季子发蒙,那么对于他们来讲皇家第一的看法就会被种下去。
一册《三字经》一册《百家姓》。
“是以,儿臣建议父皇每年从内库拿出来一笔银钱,制作书院,将适龄之人归入此中学习发蒙,晓得这天下事李唐天下,而不是士族天下。”
放眼后宫皇子,对于长孙无忌这个国舅多是倚仗惊骇,本身还在倒是无所谓,但新皇即位如何能够压抑得住他?
“但他们的生长也并非是一帆风顺,自汉以来,也经历了几场大的危急,比如魏晋之时的衣冠南渡,另有更近的前隋东征高句丽。”
“父皇,儿臣封地在齐州,历经卢家一案,心中当时已经对士族朱门有了警戒之心。”
“这交来回回一番调查发明,所谓士族朱门,仿佛要比儿臣所想的干系还要庞大。”
一听这话,李世民顿时眼神一亮!
这些东西鲜少有人去专门揣摩,特别是皇子,如果没有专门奉告,绝对不会有人去研讨这类东西。
听到李世民扣问,李恪便拱手道:“父皇,您是少有的明君,目光必定独到,该当看出来了我大唐祸端地点,那便是士族。”
看着这一幕,李恪也晓得,李世民如此谨慎,本身明天如果不拿出来点东西,怕是说不畴昔了。
“儿臣胡乱瞎想的。”
“接着说。”
这手腕,失实是本身没想到竟然是李恪瞎想出来的。
李世民翻看动手中的书册,眼神敞亮非常。
踌躇了半晌以后,便挥手让殿内其别人先退出去,独留下李世民和李恪两人在场。
“各家传承数百年,不管是在文坛还是在政商两届,皆有不小的人脉。”
“根底下沉方能安定天下,士族朱门没了根底,天然没法同我李唐皇室所对抗。”
这册子看的浅显,但倒是一个不错的杀招。
固然说手腕稚嫩了一些,但总归是有这个意义和设法。
听到李恪的意义,李世民不由得沉默下来。
毕竟,《氏族志》对于一些人来讲并分歧用发蒙,读书以后哪怕是看过也晓得了士族职位的首要性,该是甚么样还是甚么样,效果太慢。
目下朝臣们都感觉长孙无忌是本身的亲信,但今后是不是谁能说得准?
恪儿如果太子,当多好?
“士族朱门之祸在于根底不稳,朝廷高高在上,一些细枝末节不加存眷毕竟只是空中楼阁,哪怕是再富强,也落不到天下万民身上。”
乃至于他这个做天子的还晓得,本身很多儿子就在暗中勾搭士族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