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章 隔江取命[第1页/共4页]
一支断为两截的箭,黄色箭竿,箭头与箭尾别离丢在船板上,另一只红竿的箭支则是完整的。
当时候对方在船上必然手忙脚乱,而刺客在岸上,能够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完成英国公的任务,然后回长安去领赏。
长孙无忌不由的对李治和武媚娘小小地佩服了一下,这两口儿看来也是真动了一番心机。
船至武隆渡,船家便奉告他的搭客,这里已算是黔州地界了。再过了信宁地段,水势便会变缓,就算在船板上拿着大顶也能顺利到黔州了。
但他们谁都没成心识到,自从一出长安城便让人跟上了。
差役和船家都提示过他,他也不去扶。一个大唐的赵国公,这半生倒是走过了多少的激流险滩,小小的涪陵江算得了甚么!
不过这些疑问已不是首要的,首要的是金徽天子能够重主大明宫!
没人逗他玩,要逗他玩的话对方早该现身了。
长孙无忌悄悄打了一下暗斗,惊惧地往岸上了望。
大明宫召见长孙无忌,并放逐他到黔州,李士勣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只要他情愿脱手,没有人能在他的箭下逃出世天。
长孙无忌爽声笑道,“这你便不懂了,现在激流,何人都须同舟共济,若说身份我们都是渡客。”
这是李士勣军中的亲信,箭无虚发行事也机灵,因此英国公才将他派来。
而在长孙无忌的印象中,自从金徽天子一隐身,安西都护府方向便生出了恼人的乱象,看来西州同金徽天子还真是有那么点渊缘——天子起事是在西州,复出也因为西州!
从涪州至黔州,走水路的话跑不了涪陵江,到了澎水县也就到了黔州。
长孙无忌在几名长安解差的伴随下,在子午谷中路程近二旬日,表情之孔殷、脚步之轻巧多年未有。
如果这一箭射不出去,或是射出去未中目标,英国公不会放过他和家人。
让他惊骇的是,他底子不晓得这支箭是从哪个方向射出来的!
那一年的正月初五早晨,各种迹象都表白金徽陛下身中利箭,不治身亡。任何一名朝臣对这件事都没有过一丝的思疑……那金徽陛下又是如何到的盈隆宫?
而这一箭对他的警告意味极其较着——以对方如许的射技,既要射中、又要拿捏着他这边放箭的分寸、同时施射来埋没形迹。看来比他还要牛气了。
那么李治和武媚娘诚意切切的话则有八成的可托:只要他能请得金徽陛下步出盈隆宫、移驾大明宫重主朝政,大唐和赵国公府的光辉将指日可待!
从涪州至黔州,水路三百三十里,涪江水道蜿蜒,两岸苍翠如荫、猿声不住,船家一面撑船一面还讲了个故事。
眼下西方动乱、东方高丽方面蠢蠢欲动,连吐蕃也不安份,这不兄弟又要请哥哥出山主持大局了。
一个小小的左武卫的司阶都能上一趟盈隆宫、且讨来金徽陛下的墨宝,起码申明金徽陛下的大门关的还不是那么紧的。
金徽天子对待兄弟李治,并不像他们的父亲那般手足相残、血染玄武门,提及来也算是一段嘉话了。
长孙无忌就这么思前想后,又想到了老儿子长孙润,这个王八羔子当年一气之下、挂印辞了凉州都督之职,携夫人高尧跑到黔州来做个猎户,看来暗里里同金徽下也是一向有来往的。
长孙无忌起得有些晚了,再下船便是黔州,不必像刚出长安时那样孔殷。
他晓得涪陵江水过了武隆渡口以后,在信宁县有个急转,涪陵江在阿谁处所折往北向、然后再转头去澎水方向。
谢弓足、樊莺、思晴等人和那些皇子们又是甚么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