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刻石记功[第1页/共3页]
塞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贤侄,你小子想家了?哈哈!”李世民打趣地说道,“朕可贵来一次边州,倒是想好好地看一看这一带的环境…”
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
第九十五章 刻石记过
李世民写罢,扔了笔,转头对一旁的李业诩问道:“李爱卿,你感觉朕写的这两首诗如何?”
李世民在写下这首诗后,还感觉不过瘾,深思一会,又提笔写了一首:
“哦!?对…对,恰是如此,”李世民拍拍脑袋,哈哈大笑起来,“诸胡来附,安西、安北多数护府接踵建立,从今今后,灵州将是我大唐的本地,不再是边州了…”
“此酒乃是用新法酿制的,还插手一些香料,使的香味很浓,口感甚好,朕前些日子也曾喝多过,但没此次醉的这么短长,”不待李业诩相问,李世民即开口说这酒的事了,还把本身前些日子喝醉过的臭事也说了出来。
绝漠兵戈揖,车徒振原隰;
长孙无忌催着身下的坐骑,上前到李世民边上,指着远处的黄河对李世民道:“陛下,河套一带,自古就是杰出的耕作放牧之地,有汉一代,曾在此置朔方郡和五原郡,屯田、放牧,现在这一带已经紧紧地把握在我大唐手中,并有灵州、丰州、胜州诸城,臣感觉,应当加大对河套的开辟力度,大范围地屯田、放牧,并从京几一带移民,使的河套一带,能重新成为富庶之地…”
“陛下,恰是如此,”一旁的灵州刺史忙上前应道,“灵州守军及这一带的百姓,都常从贺兰山挖取这些黑石拿返来以作取和缓做饭…”
第二天,李世民在李业诩、尉迟恭、长孙无忌及其他朝臣的伴随下,观察了本来作为大唐边关的灵州四周一带,对这个以往被称之为塞北的处所也是充满了感慨。
“此主张甚不错,这些日子我们在这儿多看看,待回到长安,即让户部制定打算,开辟河套!”李世民用手中的马鞭指着远处雾色中的黄河,哈哈大笑起来,“朕要将天下可开辟之地,都开建议来,让百姓糊口充足,朕不是刘彻,不会穷兵窦武,让百姓过苦日子,哈哈哈…”
“贤侄,不说这个了,朕倒想听你讲一下这些战事的颠末…”李世民摆摆手,表示李业诩道。
克日毛虽暖,闻弦心已惊!
“陛下是欢畅了,才饮如此多的酒,”李业诩恭敬地应道,“臣昨夜也喝醉了,早上都差点起不身,陛下所赏之酒公然短长…”
贞观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气候已经是非常的酷寒,在凛冽的北风中,李世民率百官及灵州百姓,另有班师的雄师一道,冒着酷寒,停止典礼,将他本身所写的这两首诗,另有安定安北,并在灵州接管铁勒诸部归降,诸部落头人竞相表心志,献礼品酬王的事件刻成石碑,以作永久记念。
“陛下,臣感觉,应当将此诗连同此次陛下北上驱逐班师雄师,并受降诸胡归附之事,刻碑记念,以励先人…”中书侍郎岑文本发起道。
“陛下,扼保卫的将士所说,贺兰山上有一种能够燃烧的玄色石头,能够用来生火取暖!”李业诩指着远处高大宏伟的贺兰山道,“臣感觉,将这些能够燃烧的石头开采出来,以代替砍木取暖…”
见李世民没提甚么时候归去,李业诩踌躇了一下,问道,“陛下,不知何日出发回长安?”
“陛下,恐怕一时讲不完,不若回程途中,臣给陛下讲吧,也可当解闷之用!”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
“澎湃大气,臣等千万不及,”李业诩看了一遍,对李世民所写的这两诗非常佩服。王者气势,只是非普通,如何是本身这个冒牌的文人能够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