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吴王李恪的心思[第3页/共3页]
想到这,李业诩心中蓦地心动,但看着李恪却甚么也没说。
“是的,好久没去了,自太上皇归天后,我除了那次通报事儿,就没去了,”李业诩有些警悟,“你问这做甚么?”
“父皇让我领潭州都督职,潭州乃长沙地,诸事平和,父皇是怜我这些年领军辛苦,让我到那边安逸一下,”李恪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一样委曲,“可我到那儿,能做甚么事儿,又不能领兵事!”
李恪能当上皇位独一的能够,那就是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都没法担当皇位…
李恪既然明白,李业诩也不再说这事儿,再聊其他一起事儿,李恪即起家告别。
李恪给李业诩讲起事情的启事来,本来因李泰酷好文学,且文采也不凡,工于书画,深得李世民的爱好,李世民让其能够在府内开文学馆,招揽文人,且还筹办让其编撰一部地物方面的书,这让李承乾非常不满,使得这长孙皇后所生的兄弟俩一向反面。
李业诩不知如何说,这李恪还真的甚么话都说的出来。
郑燕却没说甚么,表示李业诩畴昔欢迎李恪,她本身进屋去安慰房淑。
李恪看到房淑也在这儿,非常诧异,忙站起家,和王妃一道想上去行长辈之礼,却被房淑止住了。
“路途远我倒不怕,归正这些年我也不想回长安来,” 李恪皱着眉头,低声地问道,“业诩兄,近段时候是不是都没去东宫了?”
“业诩兄,你有没有想过,此次诸王都要到封地上去置官,唯我四弟,父皇准其不置官,并许其在府内置文学馆,自引召学士…”李恪一脸凝重的模样,很小声地说道。
看到李恪如此说,李业诩晓得有事儿,忙领着李恪来到书房。
以李业诩对这几位皇子的观点,李承乾固然聪明,但与李恪之才比拟差的太多,李泰从当日那副对本身不满外露的景象来看,即便其才调横溢,气度也是非常狭小,更别说如此高调地与李承乾相争,莫非不知哑忍吗?
“父皇…没让你去?”李恪不答复李业诩的扣问,有些吞吐道。
李业诩也和其他一些纨绔一起,为李恪送行。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灞桥边自古就是送另离人的处所。
这时郑燕也陪着清算伏贴的房淑出来了。
李恪听了李业诩的话,深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