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唐军魂》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世袭刺史的风波[第2页/共5页]

这些年所行之政,皆出于尚书省,作为百官之首的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功最大,加太子少师,赏绢两千匹,黄金五十斤,长孙无忌、李靖、高士廉、李道宗、侯君集、李世勣等重臣皆有犒赏,但除了房玄龄,皆是财物上的犒赏。

李世民虽欢畅,但也没有当着诸位大臣怕面翻看《氏族志》,而是将书放在案上,“皇族本就是最高贵的,如何能置于其他氏族之下?”

李世民下诏以荆州都督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令其子孙世袭,同时以功臣孙长无忌等十四报酬各州刺史,亦令世袭,非有大故,无得黜免。

站在殿首的唐俭又在陈述着贞观十二年的支出,因朝廷在上一年底大肆封常了出征返来的将士,另有本年征兵令实施后,十多万兵士募集完成,朝廷在武备方面的支出大大地增加,也使得国库的净支出还没上一年的多。

一张脸有些发红的李世民,接着用高亢的声音吼道,“高爱卿,你所领编撰的《氏族志》,可否完成了?”

最后李靖也跟着同奏。

魏征不急不慢地奏道,“陛下,诸亲王位次于三公,今三品以上官员皆属九卿、八座,为亲王降乘,确切是不铛铛!”

这时特进魏征却出列奏道:“陛下现在将皇族的位置拔高,此是功德,但有一礼法臣感觉要窜改,那就是三品以上官员遇见亲王都要下车舆站立路旁,这分歧适礼节!”

李业诩实领的是正三品职的特卫大将军,已经站到武将的前段,前面除了祖父李靖,另有李道宗、李孝恭、李世勣、尉迟恭、侯君集等未几的人了,边上站着的是段志玄、张士贵两名卫军的大将军,及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等胡将,李业嗣另有程处默如许四品级别的武官,都站在很前面。

唐俭陈述完,李世民从御座上站了起来,乐呵呵地说道:“各位爱卿,普天之下,百姓安乐,四夷来贡,大唐的气力日趋增加,这是众位爱卿勤于朝事,兢兢业业地做事才获得的!为示鼓励,朕当有嘉奖,只是今岁朝廷支出颇多,犒赏之物,略为微薄,只是聊表朕的情意!”

在新的这本《氏族志》编撰之前,崔、卢、李、郑等世家大族最为尊崇,这四大姓喜好自我标榜家世族望,连皇族都看不起,乃至不肯与皇家通婚,让李世民大为光火,这才有了重新编撰《氏族志》的设法。

御座上的李世民,固然早几天就晓得了这些数据,但本日听着,还是眉开眼笑,殿下的诸臣们也都是类似的神采。天下丰足,百姓安乐,各地作奸不法者少去,对于辛苦了一年的天子和朝臣们来讲,这是最大的安抚了。

李世民听着一愣,却没当即表示甚么,“好了,此事朕再做思虑,散朝!”大手一挥,自顾走了。

户部尚书唐俭,意味性地拿着一份奏报,眼睛倒是看着殿上站着的同僚们,大声地陈述着那些让人镇静的数据。

“好!好!好!”神采已经规复普通的李世民从御座上站起了身,亲身从高士廉手中接过那本新编的《氏族志》连续说了三个好!

李世民话说完,有内侍出来,宣布李业诩的嘉奖诏令。

“陛下之言差矣,”马周又站出来辩驳,“世袭刺史与子孙后代愿不肯帮手陛下的先人是两回事。刺史乃一州之父母官,他们的所为,干系到一州百姓的福祉,若他们施政恰当,百姓得以安宁,反之则百姓遭殃;如果遴选的人得力,是万民的共幸,陛下也能够安逸安闲;如果干才,那是天下之大不幸。现在陛下如此做,刺史多用亲王、郡王、武人及其他朝中大臣,还令其子孙世袭,若无能者当政,则风险一方百姓也,如果然的呈现如许的环境,那一方的百姓就不安宁,天下狼籍将起,以是臣还请陛下再作考虑,刺史之职的任命,要慎之又慎!万不成世袭!”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