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政通人和,生财有道[第3页/共3页]
……
杜如晦一时百感交集,老泪纵横道:“谢主隆恩!”
但李韬早已奉告阎立本,只在官道旁修水泥路,不作覆盖。
百官们热议了一番后,张居正率先开口了:“陛下,这官道不但要往东南修,还要往西北修,内阁愿和百官一起尽快让国库充盈,拨款修官道!”
大唐必将会堕入到空前的危急中。
这还很轻易激发连锁反应,让魏、眀、清、楚四国临时放弃南洲,一起从东方攻打大唐。
他们俩都能把《将作大典》倒背如流了,如何会不晓得?
因为他这一句话,大唐的《将作大典》必定会大卖。
可一旦大唐操纵水泥修路的动静传开,九国必想得知。
随口说了这么一句后,他便回宫了。
实战是最能够查漏补缺的,也是打造一支精锐最有效的手腕。
李韬淡然如风道:“此物的制造之法在工部的《将作大典》中就能寻到蛛丝马迹,并没有诸位想的那么难!”
“难不成又是陛下揣摩出来的新东西?”
杜如晦伏拜在地,大脑一片空缺。
以是搅乱大宋一事,只许胜利,不准失利。
难不成让朕一向掏钱修路?
三国只要攻打大梁和大宋,他就从北蚕食。
如此一来,大宋就有望成为像大梁一样隔断大唐和秦汉隋三大强国的缓冲区。
听到他们窃保私语,李韬也没说话,而是看向了阎立本。
李韬拍了下他的肩膀道:“吏部的事件千头万绪,毫不能只想着一小我埋头苦干。爱卿是有大才之人,想必能明白朕的一片良苦用心。”
“吏……吏部尚书……”
杜如晦赶紧道:“臣明白,臣定不让陛下绝望!”
李韬言简意赅道:“两用!”
想要让大宋像大梁一样改朝换代,难度也不小。
杜如晦仓猝道:“若非陛下摒弃前嫌,亲身救治,臣这条命恐怕已经没了。现在大唐正值用人之秋,臣无觉得报,若陛下不弃,臣愿尽己一份力。”
现在天下皆知大唐在整武备战。
原有的官道是颠末炒土、夯实等一系列成生手腕铺设,本身就很耐用,也合适战马驰骋,不宜华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