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应对之策(中)[第2页/共2页]
“你们大唐人真是太蛮横了。”沙吒相如叹道,“我们百济人谈事,能用钱处理的就毫不动刀子。一时谈不拢能够接着谈嘛,谈个十年八年的,总能谈出个成果来,没准谈着谈着,就谈成一家人了。”
“是个妙手。”元鼎暗道,与道琛的锋芒外露、咄咄逼人分歧,此人身上透出来的,倒是一种内敛的沉寂之气,于平和中埋没杀机。至于门口的那两个,顶多能算准二流,比白衣男人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沙吒相如道:“听你这架式,是筹办大干一场了。”
此时,元鼎心中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已然有了一个大抵的思路,只在详细的时候点和细节上仍有待完美,以是还不想对沙吒相如和盘托出,因而道:“归去后,把留在船上的三百名保护调一百人到都督府来,与现在的二百人构成三个队,瓜代轮换――从船埠过来的一组先在府内休整,其他两组一组在都督府核心巡守,另一组前去船埠;到了船埠后登船,替代下另一组一百人。如此来去循环,五个百人队始终在轮番瓜代,两组在都督府,两组在船上,一组在路上,一来让他们熟谙都督府到港口的门路环境,适应耽罗的气候;二来能够让每一名保护都动起来,免得心生倦怠,忘了如何兵戈;三来能够让外人感觉我们只要三百人,低估我们的气力。别的,三艘船上的水军也必须轮岗,起码有一半人要保持待命,确保大船能随时拔锚出海。”
沙吒相如抖了抖缰绳,道:“这不可那不可,你倒说说,除了让老朴不要乱跑,另有甚么体例?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就在沙吒相如一肚子牢骚的时候,元鼎已送走方文君,转回州胡城中。他让小黄去盯着倭国使团,本身则来到高句丽使团驻扎的驿馆外,找了家临街的小酒馆,占有了最后一个位子,点了些简朴的吃食。他没有冒然前去拜访――在这类敏感时候,每个使团的驻地内里,老是不会贫乏其他使团打通的探子。这些探子大多是本地人,他们有着合法的谋生,或是走街串巷的货郎,或是游方郎中,到了早晨,巡夜的更夫更是最抱负的保护。他们每小我起码有一个店主,那些在驿馆四周有本身店面的,乃至能同时给几个店主兼职,将每天收支某个使团驻地的各色人等都记录下来,把最原始的质料交给前来讨论的人,报酬日结,概不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