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使团遇袭(上)[第2页/共2页]
为此,朴金刚做了充沛的筹办,不但抢先踩点,选定伏击线路,还重金雇佣了一批大唐江湖妙手,独一的题目,就是百济人会不会从这条路颠末。从淄州到青州有大小两条路,通衢便是横穿山东半岛的官道,间隔较近,且平坦宽广,合适大队人马通行,来往行商旅人浩繁,不时还会有大唐官差颠末;巷子远了近二十里,还从密林中穿过,除了海边那些铤而走险的私盐估客,极少有人问津。
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当百济人的车队呈现在巷子那头时,朴金刚晓得,本身押对了。
朴金刚毫不踌躇的选了巷子――通衢官道底子没有机遇,而百济人,向来自作聪明。
朴金刚没想到百济人竟然有所筹办,刚一比武就伤了几人,当下又一挥手,第二拨十几名杀手从另一侧冲出,直扑车队背后。
风过,身前及两侧密林中传来轻微响动,杀机毕现。
第三拨杀手的插手使本来胶着的战局突然窜改,落空人数上风的百济军人在小我武技上完整处鄙人风,中招倒地者越来越多,四五个杀手各持兵器将保护马车的百济军人隔开,为最后一击扫清停滞。朴金刚大喝一声,寒光过处,两名百济军人回声倒下。
走在车队最前面的是一个手持马槊、身披玄色短甲的魁伟男人。此人长得又黑又高,乃是百济使团此行的第一妙手,也是百济武将中的佼佼者――黑齿常之。在他身后,是由三辆马车和六七辆货车构成的车队,数十名百济军人保护摆布,缓缓而行。
见血了!前面的杀手大怒――我等大唐豪侠,竟然伤在戋戋番邦兵丁之手,本日若不胜利,将来还如安在江湖上安身!
黑齿常之大喝一声,掉转马槊,朝另一个杀名片去。那杀手没有硬拼,而是当场一滚,避开致命一击,一刀剁在一名百济军人坐骑的前腿上。马匹吃痛,长嘶一声,将百济军人从马背上掀落。杀手见状,欺身上前就是一刀,将百济军人劈翻。黑齿常之大怒,翻身上马。一旦堕入混战,落空最后的打击力,顿时作战反而不如步战矫捷。他的马槊乃三年培养,金铁不竭,韧性极佳,一旦发挥开,等闲三五人不得近身。
正因为如此,新罗使团高低才以为,即便在大唐境内脱手,只要不是全数杀光,大唐碍于与新罗的盟友干系,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顶多怒斥几句,不会过于究查。至于怒斥,官样文章罢了,谁又会在乎?大唐在海东只要新罗一个盟国,又岂会真的翻脸。
朴金刚听他一喊,心下大喜,国牟成那老匹夫公然在车里,双手背身一抄,“唰”的亮出兵器,竟是一对长约两尺、锋刃向前曲折的奇特兵刃――吴钩!吴钩流行于中原战国期间的吴国,可劈可划,能有效禁止是非剑器,还能削断长枪的枪头,非常适称身材矮小但法度矫捷的南边人利用。当年金庾信看朴金刚身材不高,却狠辣灵动,便传了他这类已很少有人利用的锋利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