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仁川,来了!(三)[第1页/共2页]
元鼎紧了紧肩上的挎包,朝前走去。
小黄唱了个喏,屁颠屁颠的跑开了。
“嗯?”那人用胳膊拱了他一下,神态非常含混。
又五天后,仁川港。
船埠边的茶社人声鼎沸,每张桌子中间都坐了人,有风尘仆仆的贩子,有一脸稚气的士子,另有贩夫走狗,各色江湖人等,在最外侧的一张桌边,还坐着一名头戴斗笠的白衣和尚,分外惹眼。那和尚半低着头,股自喝茶,对周遭的喧闹充耳不闻。元鼎的目光扫过和尚的手,逗留半晌——手掌广大丰富、指节苗条粗大,那是习武之人经年累月练习兵器的特性。公然,在他中间,还摆着一个狭长的包裹,长度与横刀相仿,极有能够是他的兵器。
“大哥,我们到了!”船方才停稳,小黄就忙不迭的冲过踏板,跳登陆去。经他一蹬,全部踏板便跟着摇摆起来,前面踏板上的搭客立即东倒西歪,用各种方言叫骂起来。小黄吐了吐舌头,奸刁的朝世人拱拱手表示歉意,兴高采烈的在岸上东张西望,较着已经从老王之死中走了出来
“大哥,我们是要去哪落脚来着?”小黄问道,还不断的用新罗土话跟颠末身边的人打号召。那些人纷繁报以奇特的眼神,底子不理睬他。
“少见多怪!”元鼎把他拉到一边,给前面的人流让出通道,然后转向大海,吐出一口浊气。与扬州、明州等繁华有序的大唐港口都会比拟,仁川给他的第一印象并不好,脏、乱、臭,独一的特性,就是多——船多、人多、货色多、屋子多。被两座大岛(北面的江华岛和正面的永宗岛)环绕的港区外海,密密麻麻的停靠着上千船只,款式、大小,全不不异。它们从永宗岛北面的水道进港卸货,弥补寄养、装上新的货色,再从永宗岛南面的水道出港。这是因为前来仁川的商船大多从大唐而来,此中六成从山东出海,四成从东南港口出海,从北面进港比较便利;而新罗与百济、倭国的敌对干系,导致很多货色没法经陆路运输畴昔,贩子们只能在仁川进货分销,转手装船,从南面出去,走海路运往百济西海岸,再由百济转卖倭国。很多货色从大唐出口,经新罗、百济两次转手,到倭国已是天价。
小黄一脸亢奋,全然没有了船上晕头晃脑的状况,道:“大哥,真没想到,大唐以外,也有这么热烈的处所!”
小黄强忍住笑,道:“大哥,没记错吧?”
“仁川是半岛最大的港口,海东各国超越一半的商货要从这里收支,哪能不热烈!”解缆前,元鼎特地找到郭务悰,跟他体味海东各国的风土情面,还借了本不知谁写的地理风景志来看,总算不是两眼一争光。不过说话上他就来不及突击了,根基能听懂扶余话和新罗话,如果开口,就只能问个路,付个钱,先容下本身,最多骂几句人。幸亏有小黄在,他一点都不担忧。几年前小黄跟着老王,为了破一个案子,在私运团伙里卧底半年,案子破了以后,还学了一嘴隧道的新罗土话。用小黄的话来讲,就没听过比新罗土话更土的话,不止发音,连调子都透出一股子粪球味儿。
那人见状,清了清嗓子,像是在考虑如何措词,最后还是放弃了,只从袖子里摸出一把竹片,递到元鼎面前,表示他看。元鼎没有伸手去接,这年初骗子浩繁,一经沾手,有些事就说不清了,何况还在小我生地不熟的处所。那人见元鼎谨慎,也不介怀,从中抽出一块,放在本技艺上,悄悄翻了过来。元鼎一眼扫过,竹片上画着一小我,从线条看是个女子,酥胸半露、姿势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