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回 卫文升易服返宁陵,隋炀帝赏梅游东园[第1页/共3页]
大业元年讨西南,横渡天涯北部湾。
繁花独梅艳。
勇入林邑极南界,威风八面震诸蛮。
“朕陪爱妃同去。”
宣华夫人望了望满园冬梅,指着东园子深处说道:“陛下快看,园子深处冬梅开的最盛,不如畴昔折枝。”
佳境胜似仙。
杨玄感一看潼关城头,已经有兵士搭弓上箭,灵机一动,赶快解释道:“我等是越国公麾下起兵,因追缴贼寇,盘问至此。”
平阳宫的暖阁当中,丫环不是往一尊青铜制的火炉中添着木料,隋炀帝杨广揽着宣华夫人背靠床榻,身盖白狐锦被,暖暖的相依偎在一起。
回到洛阳城下,卫文升说道:“本日查访,到此结束,下官不去打搅越国公了,贤侄代我问候吧。”
“陛下本日果然有此诗兴?”
“父亲放心。”
此时,卫文升和十多个侍从已经折回宁陵县,杨玄感等人一起疾走不见踪迹,眼看天已经放亮,眼看将至潼关,但是仍不见卫文升等人踪迹。等走到潼关脚下,镇守潼关的守军却挡住来路。
“你是不晓得,此次开河麻叔谋没少惹事,账目不清,虐杀劳夫,还兼并了一个良家女子,早晓得他惹这么多事,我就不该用他。”杨素道。
“朕来之前,何人把梅园踩的这般湿滑?”
“哼,皇后送信可来的真是时候。”隋炀帝背动手,走到茶几跟前,坐了下来,不屑一顾的说道:“念吧。”
隋炀帝笑了笑,抚摩着宣华夫人的手,安抚道:“岂不闻踏雪寻梅,听寺人说东园子的梅花今冬绽放,朕不如陪爱妃赏梅赋诗,岂不欢愉?”
校尉道:“我昨夜当值,关上未曾见过贼寇。”
隋炀帝笑了笑,说道:“大隋地大物博,珍奇不尽,还会建不起一所宫苑,朕要征天下之珍奇,在中原为爱妃建一所江南宫苑。”
东园子离平阳宫不远,一起上白雪皑皑,宫巷中曲径通幽,诗情画意,仿佛瑶池。脚下的白雪被踩的“咯吱”作响,隋炀帝与宣华夫人相扶相搀,你惹我晃,谈笑风生,好生欢愉。
“陛下……”宣华夫人密意的望着杨广,两眼模糊,一种感激之情顿时涌上心头。
“来人呐!”隋炀帝二眉倒立,对着身后便喊。
谈了好久,卫文升才告别老樵夫回到顿时,一起跟从的杨玄感开口问道:“尚书大人,是否还要持续前行。”
隋炀帝和宣华夫人起床换衣,换上锦袄棉袍,二人结伴出了平阳宫,直奔东园子踏雪寻梅。
隋炀帝说道:“爱妃这些日子身子也见好了,不如让朕陪你出去逛逛。”
隋炀帝与宣华夫人回到平阳宫,隋炀帝脱去披风,走到书桌案前,提笔便写。宣华夫人一旁问道:“皇上写的这是甚么?”
为首的一个校尉一看八十个起兵,顶盔戴甲,手执兵刃,晓得来势不对,关前拦住,诘责道:“尔等何方兵士,岂不闻兵马入关需有通关牒文或行军虎符。”
杨素急的在屋里走来走去,仿佛坐立不安,玄感问道:“父亲这麻猴子到底是谁呀?”
“臣妾去让寺人筹办笔墨来。”
“父亲另有何叮咛?”
“爱妃放心,朕必然为你制作一处独一无二的皇故里林。”
“服从!”杨玄感回身就走,杨素又喊道:“慢着!”
宣华夫人笑意盎然,面似桃花,欣然同意:“就请陛下先来。”
宣华夫人说:“内里好大的雪,就怕出去一趟,又感风寒。”
卫文升道:“体察一下民情,也不过如此,还是早些归去吧。”
折枝情舒畅,
杨素回身进屋,问道杨玄感:“本日卫文升都做甚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