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回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萧皇后重逢杨伯丑[第1页/共3页]
“听寺人们说,陛下不克辽东誓不还朝,将三征高句丽彪炳史册,留名万古。”
“三路盗贼,十万之众,不堪一击!”隋炀帝拿着捷报,顿时豪情鹊起,压抑不住心中高兴,对萧皇后说道:“杨玄感叛军十万如何?王薄贼众十万又如何?还不还是是朕的部下败将。”
大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仲春,信誓旦旦的隋炀帝率领雄师,进发涿郡,浩浩大荡开端了第三次征讨高句丽。
一起颠簸,来至涿郡,只见沿途路边人声鼎沸,车马喧闹,萧珺听这动静觉得已到长城口,掀篷帘旁观,竟是大队隋军兵勇,解甲丢盔,被禁军押送。
“大业元年,娘娘曾言皇上有十二个心愿,现在十二年已过,感同如何?”杨伯丑问道。
“十载功业,陛下也应收收剑柄了。”萧皇后道。
不管隋炀帝如何说,谁也不敢昂首,只听隋炀帝喊道:“宇文述!”
“先生免礼吧。”
隋炀帝猛回身,快步走回丹陛之上,进步嗓音说道:“不管诸位爱卿如何想,朕意已决,非东征高句丽不成。”
萧萧民乱未曾止,仍见烽烟绕城襄。
此时来整、张须陀前后杀到,三路叛逆兵已被追得四散分离。张须陀一看周法另有些对峙不住,只得停息追击,送周法尚治伤。真可谓:
站在丹陛上面的虞世基顿时后脖子一凉,扭头瞅死党裴蕴,裴蕴是低头不语,跟没闻声普通。再瞧瞧老臣苏威,苏威眯缝着眼,也不出声。
“停止!”
萧皇后见隋炀帝断念不改,不肯切谏,只是冷静说道:“臣妾只是感觉,眼下时势,陛下更应顺民气,哺育万民。”
“一言难尽呐,娘娘有所不知,华山的羽士全都参军了。”
“参军了?”
人神已是共气愤,谁愿舍命奉龙颜?
萧皇后命人停下御辇,径直走到树下,走进一看,此时的杨伯丑已经是蓬头垢面,须发斑白。萧皇后往前探了探身子轻声问道:“杨伯丑先生,还认得哀家么?”
“社稷更加艰巨了。”萧皇后道。
这个孙宣雅固然技艺不惊,但善用暗器,见周法尚在前面紧追不舍,俄然怂身抖手,“嗖”的一声打出一镖,这一镖名叫袖手鸟嘴镖,正中周法尚前胸,只听“哎呀”一声,周法尚驻马捂胸,不敢再追,孙宣雅这才逃过一劫。
萧皇后道:“你那次占卜哀家常记于心。”
“甚么?”萧皇后一愣,真是怕甚么来甚么,萧皇后问道:“陛下还要东征?”
萧矩搬过来一个马扎,萧皇后坐了下来,杨伯丑还是盘坐在地上,此时的杨伯丑风景更加暗澹,少了当年的几分玩皮,到增加了很多沧桑。萧皇后问道:“先生不在华山修道,如何混得这幅风景?”
“微臣在。”
叛逆兵正在慌乱撤退之时,俄然劈面河上,渡船乱箭射出,让叛逆甲士相踩踏,混乱不堪。统领水军的副将周法尚趁此机遇,率兵登岸,围堵杀出,正遇渤海叛逆首级孙宣雅。
萧鉅催马向前,拦住一个押送校尉,问道:“这些兵勇,有何罪恶,捆绑那边?”
隋炀帝一改尊称,唤作美娘,让萧皇后也回想起很多旧事,对隋炀帝一往情深,封皇后十载,可谓最知杨广心机。萧皇后道:“陛下尚在华年,本当建功立业。但是民气所向只恐已不在大隋,陛下不成不察。”
一个寺人答道:“皇上有旨,明日就要御驾亲征辽东,昨晚就传谕荣国公来护儿停息剿贼,又要海陆并进,东征高丽了。”
冗长的步队,行出去出征路上,多量的军士肩扛兵刃,奔赴茫茫疆场。脚步下荡起的阵阵灰尘,连绵数百里,望不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