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回:晋王爷求贤邀诸葛,萧王妃无才惹独孤[第1页/共3页]
萧珺看了看杨广,杨广不知何意,只是使了个眼sè让萧珺去写,萧珺自幼在娘舅张轲家长大,家道贫寒未曾上过私塾,固然也认得些字,但写不出整篇诗词。万般无法,萧珺提裙跪倒,言道:“回禀母后,萧珺未曾上过私塾,识不得几个字。”
只见房中走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头戴束发冠,鹤眉双挑,二目有神,圆头鼻子,一把须髯,身着浅蓝的步袍,带着几分高雅之气。此人恰是诸葛颖。
杨广、萧珺、苏威、崔弘度四人一起入宫,觐见天子、皇后。大兴城是在汉朝长安城旧址上重修的都会,隋宫天然也比汉宫更加范围弘大,外宫禁卫森严,内容富丽整齐,宫舍殿室堪比古今,秦汉遗风犹存,魏晋派头仍在。
杨广问道:“先生本来是梁国王谢以后?”
萧珺拿过梳子,理顺长发,盘来捥去,弄得形不成形,样没有样,惹得两旁宫女也忍不住偷偷发笑,远赴千里取返来的王妃,竟然也不会盘头,使得独孤皇后怒上心头,两眼放出怒光,对摆布宫人喝道:“谁也不准笑!”
杨广说道:“如此说来,我便放心了。”
“晋王虎口出险,还返抓了梁国一个皇子,免得让我大隋受制于人。朕心甚慰,就传旨萧瑀暂住晋王府,伴随晋王妃子吧。”
杨坚点了点头,又问:“如此说来,倘若ri后为陈国左膀右臂,到成了后患。”
“草民这就去恭迎。”
萧珺一语问到了诸葛颖的亲信事,诸葛颖长叹一声,心中如有所思的说道:“我本是建康人氏。我父诸葛规,梁国义阳太守,世代忠良。只恨遭遇侯景之乱,国破家亡,几经展转,流落宛城。梁国兴亡,亲眼所见,感慨万千。”
过来两个宫女,卸下了萧珺的簪子、发饰,将萧珺长发披垂开来,独孤皇后唤来一名宫娥,这宫娥发髻高盘,看上去雍容崇高,风雅不俗。独孤皇后说道:“萧珺你就效仿宫娥发髻,给本身把头发盘起来吧。”
“效力大隋。”
“自东周以来,洛阳便是天下当中,九州环抱,历朝的兴亡品鉴,不知在洛阳经历了多少荣枯事。以是撰写《洛阳古今记》,以古为镜,以古鉴今,教养先人。”
“草民有失远迎,快请殿下屋里说话。”
独孤皇后细细观瞧着萧珺,对杨坚说道:“臣妾观这公主,仙颜动听,不失风采,与晋王非常班配。”
“母后……”杨广再想为萧珺讨情,独孤皇后用手一挡,说道:“这等公主,从未见过,琴棋书画,样样不可,品竹调丝,一窍不通。”
一看独孤皇后脸sè不对,杨广赶快跪倒,言道:“启禀父皇、母后,萧妃初入宫廷,尚须适应,还望父皇、母后多多包涵。”
“《洛阳古今记》。”
听了这番解释,独孤皇后道:“这些礼品也算是朴素,晋王能这份孝心,真是难能宝贵。”
杨广、萧珺进了宁安殿,萧珺一眼被独孤皇后盯住,伉俪二人施了大礼,独孤皇后高低打量了萧珺一番,看这女子长相仙颜,身形娇美,气质不凡,连连点头。
独孤皇后离座而去,一边走着,嘴里还嘟囔道:“这类女子,岂能母范天下?”天子杨坚也站起家了,摇了点头,拂袖而去。
顺着诸葛颖所指位置,那块‘落梅凤眼砚’近在面前,杨广、萧珺走到桌案前,观瞧一番,公然这块黄石砚呈枣红sè,上面有三个天但是成的凤眼,与红石呼应,如同飘落的梅花。
诸葛颖为世人沏好茶水,坐在一旁说道:“听杜彦将军说,殿下此行是为那件‘落梅凤眼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