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回 病美人香殉乐府歌,虞世基惊鸿讲武赋[第1页/共3页]
“不错,立即起驾崇文阁。”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杨广看到宣华枕边还放着当年所赠的同心结,急中生智,想起曾经写给萧珺的一首旧乐府《江陵女歌》,便随口说道:
萧琮、苏威、薛道衡、诸葛颖、潘徽围到龙365小说和考卷对比,两篇文章都是一千两百六十个字,内容几近不异,只不过那本书是当年写给陈国天子的,这篇试卷是写给大隋王朝的。
名著长存高阁内,本人孤身在江湖。
隋炀帝问道萧皇后:“皇后你可否传闻这几句话?”
“啊!”隋炀帝大吃一惊,皇后萧珺也眉梢紧促,帝后二人顾不得把酒欢颜,仓促起家前去平阳宫,看望宣华夫人。
等待半晌,工部尚书宇文恺隔着暖阁的门帘,伏地奏报:“启禀皇后娘娘,太子从东都来报,通济渠汇水胜利,今早通航了。”
宣华夫人陈叔宣时年二十九岁,红颜薄命,郁郁而终。真可谓:
“皇上想出甚么题?”
一赋做成思前缘,开科又见写旧篇。
“夫人放心,朕立即传天下的名医,医治好夫人的病。”正说着话,宣华夫人又是一阵咳喘。
正在此时,一个小寺人奏道:“启禀皇后娘娘,工部尚书宇文恺有急事求见。”
隋炀帝与萧皇后一番长谈,倒出了悔恨杨素的内心话,何况萧皇后对宣华夫人体贴备至,隋炀帝顿感萧珺的宽弘漂亮,心中欢畅,便邀皇后萧珺喝酒叙情,重续旧好。
正北面的石台子上,摆了三条长桌案,只见几个身着官服,身带乌纱的官员,登上石台。为首之人便是主考官、莒国公萧琮,身后跟从着苏威、薛道衡、诸葛颖、潘徽以及吏部、礼部的官员。自从越国公杨素身后,莒国公萧琮便是当朝的首辅大臣。
大业二年的开科取士,虽说只是科举测验的一个雏形,还尚不标准,但天下的饱学之辈纷繁堆积京师大兴,都跃跃欲试,毕竟这是自盘古开六合,天子不问出身贵贱,第一次开科取士。
“臣妾此次是真不可了。”
偏巧一本陈国旧书让隋炀帝爱不释手,书也不是很厚重,却翻来覆去看了整整一个时候,嘴里还默念读道:“夫玩居常者,未可论匡济之功;应变通者,然后见帝王之略……”
“皇上刚去传太医了,先让宇文恺暖阁外奏报。”
“考生入场——!”
虞世南指着老儿笑道:“无知之辈,此次考进士科,可不是九品中正选人才了,不问出身,不问贵贱,全看本事,要不然天下这么多墨客都来考呢。”
大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炀帝正式降旨,朝廷设置“进士科”,招揽天下考生,以试策取士,科举测验由此而生。后有明朝杨继盛《言志诗》赞曰:
宣华夫人听罢,笑意映出,隋炀帝看宣华夫人喘气更加短促,对萧皇后道:“朕再去唤太医,皇后且照看着。”
开科取士国子监,旧作重书讲武赋。
只见宣华夫人微睁双眼,神情已是有气有力,眼望杨广,密意说道:“臣妾得意陛下宠幸,沐浴洪恩,只恨身子嬴弱,不能再奉养陛下了。”、
众考生根据支付的商标,纷繁入场,现场的考官把皇上钦定的考题,封在小纸筒中,分发给众考生。
国子监科考已毕,比及两日以后,莒国公萧琮、苏威、薛道衡、诸葛颖、潘徽等人一起来到宫里,奏报天子测验成绩。
萧琮大声言道:“今秋开科取士,提高天下,恩泽九州,提拔贤才,择优取士。国子监法纪严明,考院规章,已吊挂东墙之上,国法无情,凡是有违规者逐出考场。请众生员入场,考题稍后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