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回 萧皇后赠笛逼馋臣,越国公求死做遗诗[第2页/共3页]
杨素度量木匣,有气有力的分开宫门,返回府上。
鹍弦时莫并,凤管还相向。
隋炀帝在平阳宫住了两日,又到早朝的日子,隋炀帝起驾回到宣文殿,文武百官上朝,拜见天子。隋炀帝道:“迩来有何要事,卿等固然奏来。”
皇后不容奸谗在,玉笛一曲送老终。
长随画常里,承恩无所让。
看着杨广难堪,萧皇后此时心中最容不下的便是杨素,暗自深思,偶然间打量到中间一根玉笛,青玉雕镂,双凤飞舞,巧夺天工,摆放多年,还是光彩夺目,托在一个红木架子上。
隋炀帝抚摩着宣华夫人的肩膀说道:“皇后也曾这么说过,但朕为了夫人,才留着杨生性命。”
正议大夫诸葛颖出列奏道:“启禀陛下,西南行军总管刘方,班师回朝,不慎染了恶疾,已在行军途中病故。”
“无可犒赏?”隋炀帝问,萧珺只是点了点头,遵循萧皇后建议,隋炀帝便把这个精雕双凤玉笛派小寺人赏赐给杨素。
“麻叔谋、陶榔儿父子皆已阵法,就剩杨素老儿,贪赃枉法,放纵部下,还没有问罪。”
宣华夫人问道:“王子犯法与百姓同罪,陛下何为对杨素网开一面?万一再惹出甚么乱子......”
越国公杨素暴病身亡,也算是得了个好死。隋炀帝亲往杨府记念,假惺惺落泪祭拜,以示记念。
隋炀帝的圣旨已经传到府上,杨素倒背动手,来回走动,内心总揣着几分惊骇。宗子杨玄感见父亲苦衷重重,安慰道:“天子只是念及父亲大哥体迈,回京听后封赏,并未责备啊。”
杨素说道:“我若早死,一了百了,我若不死,只恐百口遭殃。我死以后,咱杨家世人还是高官得做,骏马任骑,何乐而不为?”
一曲作罢,素雅芳馨,宣华夫人蕉萃的脸庞出现些许欢愉隋。炀帝起家走到榻边,揽过宣华夫人,问道:“朕这几日忙于大案,爱妃感觉朕的琴技可有长进?”
太子东都筹完工,老臣自保梦成空。
隋炀帝悄悄用手一挡宣华夫人的朱唇,说道:“朕都是为了爱妃,当初对爱妃的令媛一诺,朕即将兑现。”
言罢,杨素又是一阵咳嗽,由此言语不清,神智昏迷,不日而亡。
萧皇后道:“再好的玉笛也不如竹笛,中看不顶用,想必杨素晓得本身已不顶用,惧罪他杀,也在道理当中”
杨素、杨玄感等家人听了忍不住潸然泪下,杨素又道:“前几日,我做《赋得笛诗》一首,身后天子记念,可吊挂屋中,皇上定不会见怪你们。”
大臣一听各自窃语,都有些可惜之情,隋炀帝杨广深深感慨,说道:“取笔墨来,朕要亲身拟旨,嘉奖刘方。”中间寺人取来笔纸,隋炀帝深思半晌,提笔拟写了封赏的圣旨,并对诸葛颖道:“西南行军总管刘方为朕清除外洋,致身王事,诚绩可嘉,朕追赠刘方上柱国、卢国公,爵禄可命其子嗣担当,以显大隋洪恩。”
等着一曲过后,杨素便问二弟杨约:“二弟觉得此笛吹曲如何?”
自从麻叔谋、陶氏父子处决,深受连累的越国公杨素在东都整日闭门谢客,深居府邸,坐立难安。
党争宫斗换太子,封侯拜相官爵显。仁寿宫下骸骨垒,东都城内征夫填。
杨素捻着羊角胡子叹道:“此次回京,只怕凶多吉少,休咎难测。”
杨府养有歌姬,当堂吹奏,笛声固然委宛婉转,但吹笛子的歌姬倒是非常吃力,中间另有两次间断。
隋炀帝大要大加恩赏,弥盖君臣之谊,杨府家人叩首拜谢。杨广忽见灵堂一侧,留诗一首,上书《赋得笛诗》,杨广细细读来,诗词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