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城外来人[第1页/共2页]
康允之正要放下茶杯,闻言手中行动一停,错愕道:“这是为何?”
“丁出去使一张口便索要白银一万两,粮五万石,承诺一旦银粮到手,便当即撤围离境。我与府县官员在前头商讨半日,银两倒还好办,这粮倒是千万凑不出来的。”康允之感喟着。
“如果贼寇也缺粮,他们会如何办?”
又说几句话,李昂见对方倦怠不堪,便非知识相地起家告别。
李昂经常出入知府官邸,晓得作息,是以这回是掐着时候来的,估计康允之应当在内宅。不想却在堂前碰到那老管事,说知府相公一整天都在前头,至今没有返来。
“恰是!”李昂语气非常必定。“他如果想要财帛,又何必绞杀官府使者?再者,现在局势混乱,便是有钱也买不到粮,更不消说他拥众反叛,谁肯卖粮给他?”
李昂一揣摩,也变了神采。没错,本身确切忽视这一点,城外的贼寇如判定粮,与其舍近求远另寻他处,不如死磕寿春。彼时,为了粮食,为了活命,他们必定会冒死打击!
可眼下城里环境更加艰巨,好不轻易有所转机,怎能等闲放弃?闷了一阵,点头道:“不至于吧?”
“哦,回相公,门生来前去见了几个家在城中的同窗,他们都表示了解府县的难处,凡是还过得下去,不会费事官府。”李昂随口答道。
康知府一时竟无言以对。
哪知这一等直接就比及了傍晚时分,饿得他手脚发软直冒盗汗,要不是半途巧云送了一回吃的,只怕得饿晕在知府衙门。
但这股镇静劲只持续了半晌,他便又寂然落座归去,直视着李昂道:“荩臣,你想过一个题目没有?”
次日,府衙到底还是又贴出了布告再募使者。府县官员们以为,即便真有风险,可总得试上一试,最坏也不过就是丧失点财帛罢了,只要不给粮就成。
李昂心中已有定计,不动声色地问道:“那相公筹算如何措置?”
“请相公明示?”
“那丁一箭前番殛毙官府使者,便申明此人毫无道义可讲。即便如数给他银粮,他也一定会撤围离境。”
康允之吸了口气:“你是说,他也缺粮?”
“还能如何?再募使者出城,看能不能多给些黄白之物,只把这粮省下来。”康允之说话间又叫来侍女添了水,一口饮尽,看来在前头是没少废口舌。
李昂没有答复,而是持续问道:“不知那使者是怎生说法?”
并且据梁成所言,这十多天以来,不时有贼抵近城池窥测,想必是为寻觅城防缺点。一旦再开战,或许就没有上回那般荣幸了……
康允之俄然起家,神情很有些冲动。既然贼寇也缺粮,那本身即便如李荩臣所言一两一粒也不给,到时丁一箭保持不住,迟早也会撤围而去。
“怕是没少受挤兑吧?”一阵感慨后,知府相公体贴肠问道。
康允之心头倒是稀有的,暗道本身游宦四方,提携的后学末进很多,却没有一个能这般知心梯己又会办事的。
李昂等他喝完后,正色道:“相公,不管是银也罢,粮也罢,一两一粒也不能给。”
连续两天,那榜文前看热烈的很多,却无一人伸手去揭。
官吏们却想错了,钱是好东西,肥差更是谁都想要。可前车之鉴不远,再眼红,谁还敢拿本身的性命作赌注?有命挣,没命花,这不是最哀思的事么?
掌灯前,康允之总算现身了。他早就得报,是以一露面便道:“荩臣来得恰好,免得我令人去唤你。”
见他沉默,康允之也不催问。在他看来,此子见地远超其春秋,这已经难能宝贵了,哪还期望他想出退敌之策来?遂岔开话题:“忘了问你,本日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