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 少府寺[第2页/共2页]
“好一个枢机之任,我们就出来看看。”
山东的学子,河北的学子,河东的学子,以及河南的学子堆积在官衙,用心备考不提。
三个月,只要三个月时候,孔明孔亮兄弟就要去汴梁,上考场,可没偶然候让他们十年寒窗苦读了。
呼延庚来自后代,绝非一味俭仆,也晓得城建的首要。只是宋人这番扶植,却入不得他的法眼。世人都道呼延庚的胆量太小,捂着荷包就怕风险不敢投下去,现在这些工程款,只要官方自行筹资,再加上官方略作补助。
是以,要全面扶植觉得根底,靠着朝廷是不敷的。眼下的汴梁朝廷,是一块牌子,两套班子。
如许当然会召入一些溜须拍马的巴结之辈,但用锐士艰苦的练习淘汰他们就够了。
“天下观,人生观,代价观。”孔亮挥毫在纸上默写。
简而言之,少府监就是给天子看私房的器物的。绍兴改制,呼延庚将少府监改成少府寺,寺卿位列九卿。他学得是穿越之前的体例,从大宋皇宫里要来二十万贯公款建立了少府寺,作为中心银行,然后又以少府寺做支撑,发行同一的飞票,将汴梁的各大钱庄都找来,让他们将飞票兑换出去。
孔明从《资治通鉴选评》上抬开端来,揉了揉眼睛,他侧着耳朵听了听,隔壁配房传来弟弟孔亮背诵《史记选评》的批评段落,这一段孔明也背过。
因为时候仓促,汴梁的弘文馆也没法拿出完整的成套课本。这两本选评,就是挑选对汴梁朝廷和呼延庚无益的史料,以轩辕道的观点加以评价。
只是大师都不清楚,汴梁现在已经成了停业状况,安抚民生,防治黄河,招募流民,的确费钱如流水,端赖汴梁朝廷天下正统,大师不担忧收不上税来,才得以支撑。
另一套班子便是连合在“同中书门下平章军国事呼延庚”身边的“平章府人”,呼延庚有新的构思,新的行动,都直接安排这些人去做。与此同时,也不忘在三省和枢密院走一套流程。
此次向汴梁选送士子,赵伯臻便保举了孔明孔亮兄弟。孔家兄弟也明白,本身读起古书来,绝对比不上正牌的儒生,但此次恩科,却不是比试原版的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