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狗屁理论[第2页/共3页]
石韦并不想与晋王正面抵触,但机会就是碰得这么巧,君王有命,石韦岂能回绝。
眼看着赵光义又要开口,石韦不及多想,“啪”的一声拍案而起,指着赵光义喝道:“晋王,你好大的胆量,竟然敢骂陛下是无德的昏君!”
赵匡胤却又道:“修整通济渠,当然要耗民人力物力,但只要迁都洛阳,据江山之险,便可免除冗兵之害,从长远来看,倒是节流了更多的财帛人力,这也恰是朕迁都洛阳的首要启事啊。”
这句话大要上看起来,很合适儒家的精力,以古以来,帝王们老是把一个德字挂在嘴边。
他只得暗自哑忍,冷冷道:“本王当然晓得陛下以仁德治国,本王的意义,只是想规劝陛下,死守仁德治国的国策,而不为所谓的据江山之险而变移本心,本王何曾有骂陛下的意义。”
那但是晋王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天子也未曾说过一句重话。
赵匡胤耐着性子,细心的听赵光义把事理说完,然后却笑道:“三弟的顾虑,朕实在早已考虑过,以是朕决定下旨补葺通济渠,规复洛阳的漕运,朕这几日一向在思虑着派谁去主持修渠之事,不知三弟可有合适的人选。”
“三弟有何事,固然说来。”
赵光义的眉头微微一凝,大声道:“不敢欺瞒皇兄。臣弟确切是感觉,皇兄这迁都的念想,仿佛不太慎重。”
“嗯?”这回轮到赵光义发楞了。
赵匡胤眉色间也掠过一丝警悟之色,摆手道:“宣他出去吧。”
石韦见状,不等他回口,紧接又道:“陛下早说了,迁都洛阳,据江山之险,便是要省去冗兵之害。而免了冗兵之害,百姓便不需穷竭民力,以养浩繁不事出产的士卒,如此难道恰是对百姓施德吗?”
赵光义那鬼甚么的“在德不在险”,把赵匡胤说得哑口无言,但石韦听之却觉着好笑。
赵光义见着兄长那般模样,嘴角模糊闪过一丝对劲。
殿中堕入了沉默。
看着哑口无言的赵匡胤,石韦心中急啊,暗想陛下你倒是回嘴啊,你总不能因为他那一句话就放弃了吧。
赵匡胤的微微点头,似在赞成石说得好。
“你――”赵光义一脸惊怒,却不知如何辩驳。(未完待续)
这位晋王的脸上,现在闪动着几分恼火的神采,仿佛并未推测天子竟是如此沉思熟虑。
石韦认识到了局势的严峻性,天子已被晋王压了下去,如若不能拿出有力的辩证,那么他苦心运营的迁都打算,便有能够在这里被打回本相。
沉默。
赵匡胤呵呵一笑:“本来是三弟是为了此事而来。不错,朕确切是筹算迁都洛阳,三弟你不会不同意吧。”
“在德而不在险……”
“石韦啊石韦,赵光义也不是甚么三头六臂,不就是个瘸子么,怕他做甚。”
石韦中觉从脚底涌上一股恶寒,本能的暗生几分惧意,但他却很清楚,现在他已是骑虎难下,毫不能畏缩。
那两兄弟相互对视着,彼其间神情平平,但那庞大的眼神,却在停止着狠恶的比武。
“既是如此,那臣弟就直言了。臣弟传闻。皇兄有筹算迁都洛阳的意义,不知是真是假?”
赵光义也不拐弯抹角,直言反对。
赵匡胤却道:“朕此番西巡,一则为祭奠先太后,二者也是为观察洛阳,朕觉得洛阳宫室城池虽不及汴梁富强,但已初具范围,待迁都以后再加修整,信赖会不逊于汴梁。”
赵光义道出了此来的目标,公然不出石韦所料。
“疯了,这位石太医八成是疯了。”那些寺人宫女们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