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0【有眼不识泰山】[第1页/共3页]
盘点户籍、测量地步这些可都是官府干的事,看来这位小郎君所谋不小啊。
“小郎君唤老朽何事?”
一顿早餐,完整撤销了耕户们的统统顾虑。
不过他们并不在乎,有碗米粥吃已经很满足了。
“辰时三刻了。”
这时,韩桢问道:“村里可有读书人?”
回过神后,只见他目光惊奇的看着韩桢。
几个小孩猎奇的东张西望,却被自家大人一把拉住。
只能找些野果、草根充饥,尽力熬到下个月放粮。
见他不说话,韩桢似笑非笑道:“里长何故惊奇?”
吐掉一口血沫,韩桢心头有些无法。
“哦!”
韩桢叮咛道:“哦,让他们出去吧。”
韩桢说着,转头叮咛方三三:“领他们去厨房用饭。”
饭也吃了,契书也签了,为首的中年男人谭强心对劲足道:“小郎君,俺们干活去了。”
不等韩桢开口,方三三便立即迈着小短腿去检察。
韩桢点点头,晓得他们是去接猴子和小虫的家人了。
待到吃完饭,他们看向韩桢的眼神,的确就像是在看菩萨。
昨日的时候,韩桢说了每月人为三百文,别的还会管两顿饭,但这些耕户内心却没底。
这些耕户还是第一次进二院,以往王员外最多让他们在门房那站着,现在一個个显得很拘束,手都不晓得该往哪放。
捧起一把井水漱了漱口,韩桢问道:“马三狗他们起了么?”
闻言,韩桢摆摆手:“不消你奉侍,今后早上别来了。”
“阿郎,沈大娘今早做了馒头,韭菜鸡子馅的呢。”
吃人嘴硬,拿人手短。
比拟起浅显村民,里长的见地要更多一些。
嗯,就是《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炊饼。
里长思考半晌后,答道:“倒是有一个。住在村西,名叫朱正则,其父曾是小王村村塾的教书先生。早几年他父亲因病归天,为了治病家里欠下很多钱,他便没有再持续读书了,一向种田扶养老母。”
韩桢挑了挑眉:“大朝晨站这干甚么?”
韩桢洗漱,她就在一旁叽叽喳喳的说着话。
拿起馒头咬了一口,韩桢不由点点头,沈厨娘的技术挺不错。
韩桢在脑中换算了一下,八点多快九点了。
而后代的馒头,最后在北宋叫蒸饼,厥后为了避讳宋仁宗赵祯,蒸饼改成了炊饼。
刚才力道略微大了些,又把牙龈搓破了。
韩桢醒来时,窗外已经天光大亮。
二十多名耕户蹲在厨房门口,稀里哗啦的吃着米粥。
每月就给三斗杂粮,这么点粮食哪够一家人吃,是以每次做饭时只能掺入大量野菜,可即便如此,常常到了月尾几天就会堕入无粮可吃的窘境。
没一会儿,方三三就领着二十多号出去了。
见状,韩桢也没多说,一边扣问他们的姓名,一边帮他们在契书上写名字,随后批示着他们按下指模。
见到韩桢,方三三那张圆脸上立即荡起两个酒窝:“阿郎醒啦!”
里长愣了愣,这称呼倒是和之前的村正有些近似。
方三三应了一声,迈着小短腿出门了。
“现在甚么时候了?”
里长拱手道:“小老儿先前有眼不识泰山,望小郎君莫怪。”
“俺来奉侍阿郎洗漱!”方三三眨巴着眼睛,理所当然道。
里长照实道:“有些木讷孤介,村里很多人说他读书读坏了脑筋。”
村长?
韩桢摆摆手;“去罢,趁便把里长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