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缺一不可[第2页/共2页]
“天然是不可的。”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就如同你所言,还要开辟江南,使得池沼变成粮仓。我这里另有最早进的种田技术,便是在山上也能开梯田种水稻,还能让盐碱地也长出粮食。
宋朝的天子,天然不是明朝、清朝的天子,不晓得海贸之利。赵煦是晓得海贸之利的,并且宋朝在海贸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多,早就引发朝野重视了。
张正书也不着恼,淡淡一笑道:“果然是荒诞吗?试想一下,古有燧人钻火,结束了茹毛饮血;有巢造屋,百姓得以不钻山洞;神农尝百草,而始有草药医人,粮食充饥;嫘祖始蚕,方有丝麻……古之圣贤,为何能受人敬佩;而当下儒家,却只会抨击‘奇技淫巧’?
“百姓,是一个国度的基石。官员,乃至是天子,如果不能让百姓好过了,百姓也会让他们不好过。一样的事理,想要天下安宁,百姓与官府间相安无事,就要给百姓实利。像青苗法,保马法等等,都是耗损百姓来肥国度,百姓如何认同?”张正书很安静地说道,他也不怕赵煦恼了,“而技术,是国力的表现,或许你没见过,当呈现了能打出数百步的弓弩,巨砲,设备了重甲陌刀的军队,是如何一个所向披靡。工商,则是社会稳定的光滑剂。把这三者理顺了,那么天下的恶疾就解开了。
“荒诞,你在妖言惑众!”赵煦是个火爆性子,被张正书这么一说,他天然忍不住了。
我虽不仕进,但一样会用我的聪明,鼓起手产业,处理公众失业题目。同时,向天下传播莳植技术,加快开辟江南。新办报纸,鼓励发明新技术。”
“我方才束发,考科举非我愿。”张正书走到窗边,这个角度能够看得见大宋的皇宫。“当今的官,清谈的多,做实事的少。我在江湖中,能做的事,远比在庙堂要多。”
“实现抱负,靠的不是政令。”
全部天下,以农为本是没错的。粮食的题目,干系到一国兴灭。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社会运转规律,本该如此。绝非儒家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几句‘奇技淫巧’的风凉话就能处理的。社会运转的规律,谁违背了,那这个国度必然是不能安康运转的。这就是道,如何天子遵守社会这个道,那皇朝持续天然没题目。如果天子处理不了百姓用饭题目,那皇朝崩塌也是平常,这就是无道了。皇朝更替,不过就是百姓不满,起来造反。为何不满?一是没饱饭吃,二是没钱赚。如果能处理二者题目,百姓有长进通道,社会就能持续运转。不然,就会推倒重来……”
如果普通的秀才,那里晓得这么多?赵煦开端思疑张正书的身份了,俄然问道:“你本年几岁?为何不考科举?”
张正书浅笑着,看着赵煦,说道:“真的爱民如子么?我如何看到,苛捐冗赋浩繁,百姓只能勉强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