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小柴胡汤方[第2页/共2页]
“小官人公然妙手腕,带着曾家小娘子,也能寻得别家小娘子……”
张正书在一旁听了,心道:“本来这小柴胡在宋朝已经有了啊,不对,《伤寒论》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起码在东汉就有的了,真没想到……”在前一世,张正书籍身凡是感冒了,一包小柴胡冲剂就根基能够减轻症状,一天三包,根基就病愈了。可未曾想,小柴胡药方竟然是东汉时的验方了。
不过,曾瑾菡却拿起了药方,说道:“柴胡半筋,芍药三两,加桂枝三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此乃小柴胡汤方?”
曾瑾菡笑道:“曾读过,只是不求甚解,班门弄斧了。”
张正书也听出了他话里有话,迷惑地问道:“杨大夫,你认得我?”
这杨大夫摇了点头,说道:“如果抓药,请快,这这小哥儿担搁太久,恐再生变。”
过得两刻钟,不但药抓好了,乃至还煎好了一剂。这时候,郑家小娘子自告奋勇,拿着勺子亲身喂服三哥儿。在喂服的时候,张正书再遣那夫役跑腿一趟,去‘京华报社’把来财等僮仆请来。
付了诊金药钱以后,这杨大夫才迷惑地问道:“小哥,老夫瞧你也是大族子,为何对这小丐如此好?”
张正书天然是不会心疼这些钱的,毕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未曾想到,穿越回到了北宋,再看这杨大夫的药方,也还是看不懂――过分草率,过分龙飞凤舞了。张正书又不如何熟谙药名,天然是看得一头雾水了,和那郑家小娘子一样,底子是两眼抓瞎。
也不晓得这大夫的笔迹是不是自古传下来的,归正在前一世,张正书就没看明白过那些中医写的字。
杨大夫点了点头,把药方递给了前面的青年,看模样应当是他门徒之类的。
“小哥侠道热肠,倒是老夫着相了。”杨大夫抚着山羊胡,仿佛另有所指。
张正书一愣,然后才笑着说道:“如果有手有脚,都不能寻个活计,只想乞讨为生,谁能帮得了他们?只是没有劳动才气的,我才帮上一帮。嗯,我想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是得让他们独立重生,才算救人救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