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沾沾老太太喜气[第1页/共3页]
一想到额娘已经八十岁,乾隆也是欢畅,诗兴上来当即就吟道:“六旬帝子八旬母,史册谁曾见此景...”
乾隆是识货之人,天然看出浙江献的宝贝比山东的要好,当时就笑着命人传谕旨让那三宝将两浙盐政也兼起来。
实在是不晓得下两句如何作法的乾隆负手走到前面的宝贝前一一赏识,这时有内侍来禀,说是刑部尚书英廉求见。
回过味来的英廉看了眼非常恭敬立在劈面的宜绵,倒是连句赞成的话都没说便直接钻入轿中。
年初文绶奉旨检查前四川总督阿尔泰放纵儿子明德布贪婪讹诈属吏一事,因偏袒阿尔泰不以真相奏报,被遣戍伊犁。时任山东布政使的国泰闻知以后当即上疏认罪,要求随父亲一同戍边以赎其父罪恶。
圣祖爷康熙驾崩后,世宗雍正天子为了表示守孝没有入住乾清宫,而是居于离乾清宫不远的养心殿。乾隆即位后一样也是如此,至此这养心殿倒成了大清帝国天子的居处。
乾隆仿佛认识到英廉想说甚么,脸上的笑容垂垂褪去。
“只是甚么?”
“起来吧,”
乾隆思虑半晌,英廉所奏确是究竟,当初只顾教养世人仓促叫国史馆定贰臣传,未考虑这些前明贰臣、大清功臣以后的设法。
养心殿并非天子所居寝宫,乾清宫才是。
只是一个小小主事也敢在本衙堂官面前乱议,英廉自是面色不愉,斥道:“国度大事,岂是你这小臣能置喙的。”
...........
他祖上虽是汉人,但早就入了正黄旗满洲,以是得以主子自居。
英廉又说,除将贰臣视详细功劳分等定编外,也要给他们的先人一些恩泽,不使这些先人觉得朝廷是过河拆桥。不然那无知之人多数对朝廷有所牢骚,使旗内有所不稳,反而不美。
乾隆有些唏嘘。
英廉心头一松,却没有辞职,而是道:“主子另有一事启奏主子!”
“你啊,甚么时候学会这些阿谀话了。”
就在乾隆觉得英廉是来叫苦时,却听那英廉又道:“主子觉得别的事都能担搁,然太后大寿万不能有所瑕疵,故主子深思是不是能够开大捐?”
“万岁爷,这是浙江进献的镜湖亭,”
公然,英廉游移下,照实奏称今国库存银不到年入一半,火线各项开支却要大几百万两,现在又要为太后八十大寿筹办,开端估计下来须用银一千余万两,故而户部这边实是有些毒手,不知这钱从哪筹措。
没想英廉另有事,他道:“主子有一事不知当不当说?”
本意是想劝天子不要再出巡劳民伤财,成果倒是惹得天子火冒三丈,将杭世骏交部议严惩。
英廉所说恰是明天其孙半子和珅给的建议,当时英廉就感觉这个主张好,因为很合天子倡导忠君的初志。
乾隆面上笑意重新浮起,英廉所奏皆甚得他喜好,甚合情意。
不久以后一道圣旨升国泰为山东巡抚。
一个娼优之辈也敢在朕面前妄议国事!
“这么多宝贝,太后她白叟家不知如何个欢乐法呢。”李玉咧嘴笑着。
比拟山东巡抚国泰进献的翡翠亭,浙江巡抚三宝进献的这座镜湖亭明显更贵重一些。
养心殿内,总管寺人李玉正陪着主子乾隆爷在抚玩各地送来的贺寿礼。
英廉忙道:“主子,火线之事主子毫不敢怠慢,只是,”
李玉瞄了眼英廉,将脸微微垂下。
听了这话,乾隆笑了起来,继而说道:“你英廉倒替朕想的安妥,既如此,便叫在京文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在外文官按察使以上、武官总兵以上,其兄弟子孙年满十八岁者,包含现任六品以下及候补五品以上官员,均呈报本旗,造册汇报军机处,以备挑补为拜唐阿...好让他们晓得,朕虽有借他们先祖教养世人之心,但毫不虐待功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