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清龙棺》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129、二龙湖(1)[第1页/共1页]

“名胜古迹?”老孙头嘴里几次地念叨着。

车子刚停稳,从院里就出来个老头,很热忱地把我们号召进屋。趁着我们洗手的工夫,手脚很敏捷地拾掇出一张空桌子。

二龙湖在公主岭市、辽源市和伊通县的二市一县交界处,一湖碧水,三面环山,风景娟秀,也是四高山区少有的几处天然风景旅游地。我还小的时候就跟着家里人去过一次,但是时候长远,除了记得有一道很长很长的堤坝以外,别的也没有留下甚么印象了。

老孙头倚在门框上,冲我们笑道:“好玩的处所多了去了!山顶上有座二龙亭,老气度了。湖里还能够荡舟,再往前边走一段,还能够漂流,能玩的处所多了。”

从娘娘庙一向向南,很快就进入了孟家岭镇。到了这个地界,因为是长白山和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以是特有的丘陵地质景观显得非常特别。这里的山很多,大多都是石头山,公路则是穿山而过,跟着山势凹凸起伏,盘曲蜿蜒。

传闻是战国期间的边城,我们刚提起来的兴趣又有点儿泄气了,毕竟年代相差太远了,实在不贴边。

我和大牙也不再瞎聊了,恐怕影响到柳叶。足足开了两个多小时,终究进入了二龙山风景区。

人骨舆图上标注的第二个处所就是二龙湖。

不大一会儿工夫,点的菜都上齐了。有鱼,有肉,有山珍,另有一道农家小炒,看着都还不错,顿时食欲大增。我们这一起上也是饿透了,时候不长,三张大饼,四盘菜最后都见了底,我们也撑得东倒西歪了。

明显,这个村庄也沾了很多旅游景区的光,家家都开起了“农家乐”。恰好是旅游季候,家家门前都是门庭若市,人进人出,非常热烈。我们一起上疲于赶路,眼瞅着都大中午了,一向水米未进,肚籽实在也有些饿了,就在村东头找了一家院子挺大的人家,把车停了下来。

沿湖公路驶进未几远,便是个小村庄。村庄虽说不大,但是屋子倒是建得很划一,红砖灰瓦,家家户户都差未几一样。村口有块很大的石碑,刻着三个斗大的隶书大字:二龙村。

这类路况,估计柳叶之前也很少走过,上了盘山道后便双手紧握着方向盘,神情专注地盯着火线,一声不吭了。

车子绕过一道山梁后,终究驶上了平坦的公路。而二龙湖的湖光山色也垂垂地闪现在了面前,湖面如镜,碧波泛动,远远地就能听到大坝闸门下的泄洪声,好似万牛齐吼,气势滔天。

我看了看中间的老孙头,闲谈普通地问他,这二龙湖除了大坝另有阿谁湖心岛以外,另有没有啥别的好玩的处所。

我们三个相互对视笑了笑,大牙一边捶着腿,一边问老孙头,除了刚才说的那些,这里另有没有甚么名胜古迹啥的?

老孙头哦了一声,明显有些恍然大悟。伸手往左火线指了指,奉告我们,就在那边离这不远,有个北崴子屯。传闻那但是战国期间燕国的边城,离现在可有两千多年了。在城里偏北那块有一个高台子,传闻是甚么点将台。另有考古的都来了好几拨了,在城里挖到过很多宝贝,我们先前还在内里捡过一些瓦片,那瓦可贼标致,上面刻的都是花里胡哨的斑纹。

老爷子很健谈,扳话了一阵,我们这才晓得,这家“农家乐”是他们老两口开的。老爷子姓孙,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这儿住了一辈子了。

“就是几百年前留下的老地儿。甚么屋子啊、庙啊、塔啊,啥都行啊!我们对这个比较感兴趣。”大牙进一步解释道。

上一章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