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把这茬忘了[第2页/共3页]
听着眉飞色舞的李明方报告,让秦川也不由悄悄称奇,想不到这些在本国一文不名的洋人们,来到这天津卫竟然一个个都仿佛如有神助,一个个都脑筋开窍混的风生水起。看起来,这天津卫还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啊!
这副春联上联说的就是李鸿章,因为李鸿章不但是直隶总督兼北洋互市大臣,另有一个头衔是文华殿大学士,这个大学士在前朝就是宰相。下联说的是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翁同龢是常熟人,任过户部尚书。自秦朝开端设大司农官职,首要卖力天下赋税经济,称呼各朝虽偶然分歧,可司职根基保持没变。在清朝,根基就是户部尚书这一职务。
在秦川看来,固然这个梁炎卿很夺目,在四大大班当中也大有厥后居上之势,可这个梁炎卿和泰初洋行的郑翼之,他还临时还都借助不上。
“要说天津新进发财的富豪,还得数那些洋行大班。要说大班,就得首推汇丰银行首席大班吴调卿,其次是英商泰初洋行大班郑翼之,德国泰来洋行王铭槐和怡和洋行兼德国高林洋行大班梁炎卿,这四人号称天津卫四大大班。”
“吴调卿不但家资巨万,因为和李合肥的干系,汇丰银行也要借助他承接北洋的买卖,以是他在天津卫大班中名誉才气俱为俊彦。”
也就是说,他本身照顾不到的买卖一概不碰。他除了借助汇丰和高林洋行的买卖赢利,再就是只买股票和地产。并且他还最信赖英国人的公司。比如,他持有的股票主如果英资企业的,如大沽驳船公司、租界里的利顺德饭店、做地产的英资先农公司等。
最后两人商定,既然要办就办个大的,实在不可就把染厂先抵押出去。不过,乞贷不会去本国银行,以免被人坑了,两人思来想去半天,最后还是决定要找个有信誉的本土钱庄或者小我乞贷,至于钱庄,最好就是大德亨。
至于秦川,这十几天只好窝在染厂,不管如何说,也得先把李云栋和金掌柜的那批色布在商定的时候里赶出来。
李明方口中的李合肥就是李鸿章,因为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人称李合肥。
李明方讲的有些累了,将背靠在沙发上,感慨道:“我们大清就是没有洋人的那些报纸,如果大清也有那样的报纸,把这些洋人的事一登上,各省那些脑筋夺目的人还不都得跑到咱天津卫来。”
“老李,我们也办个报纸。不但开盐厂,把报纸也办起来。”
“咱天津卫这处所,自古就是九河下梢,商贾云集人杰地灵的宝地,不要说我们大清有多少人在这里发财崛起,就是洋人在我们天津卫发大财的也大有人在。比如英国人高林、德国的见礼德。。。。。。”
秦川把手里的卷烟很吸两口对李明方道:“除了盐厂和报纸,我们干脆同时再办个卷烟公司。”
秦川还记得有一首对仗极其工致的春联,上联是:宰相合肥天下瘦;下联是:司农常熟天下荒。
同时又让李明方放出风去,就说要寻觅有才气的本国人做合作火伴,成心向的能够先把简历送达到利华染厂,不接管面谈。
秦川突如其来一嗓子,把正在感慨不已的李明方吓了一跳,秦川晓得本身有些失态,忙笑着说。
德国人见礼德则是一个流浪汉,初来天津时身无分文,没饭吃、没住处。可他靠依托捡来的一包德国产缝衣针,起步发财,现在在租界里开了一家皮货行。
李明方见秦川听得出神,一时讲得鼓起,又开端向秦川报告天津八大师以外的一些富豪的奇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