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22章 大水灾(求收藏、推荐)[第1页/共3页]
文德嗣要搞扶植,这水泥的耗损量可不是个小数字。如果都按这个坑爹代价去买,那就是脑袋进水了。文总才不想当这类冤大头,就算钱来得轻易,可也不是这类用法嘛。
顾晓绿就让他去人力资本部做了个文员,厥后看他办事很得力,学习新知识也很主动,上个月又被汲引为招工科副科长,卖力招募工人。
“哎,惨啊,真惨啊……”陈斯堂感喟的摇点头。
“咚咚咚……”闲汉们用力的鼓吹着,把星科公司吹上了天。
陈斯堂给这些地头蛇开了高价,每签约一个便能够拿一角钱,拉来十个就是一块大洋,凡是跑腿的,每天另有5角钱补助。这等功德那里找?故此他们都卖力得很。
一方面是公司现在又要办工厂,又要修路造房,需求大量人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赈灾,这场水患太严峻了,文德嗣也只能做得这一步。至于捐款捐粮,他底子就不考虑,这些东西能有非常之一发到哀鸿手里,都算官僚们有知己了。文总才不肯做这类冤大头呢。
固然这薪水比起四川招工少一些,但是对于哀鸿来讲,这也是个可贵的朝气,特别是那一石大米,充足一家长幼保持两三个月了。靠着官府和缙绅们的那点儿布施,每天就是一碗能照出人影的稀粥,别嫌少,就这东西每天还不敷呢。这段时候来,那天不抬几十人到化人场去?
文员大惊,赶紧说道:“科长,公司的号令是不能……”
1906年7月20日,长沙。
听到这里,文德嗣总算明白总督大报酬啥这么高兴了,本来这也能和政绩挂钩啊,我靠。好吧,另有比赢了袁世凯的启事。
要说才气,锡良在清末督抚内里,也是能排进前五的人物。他也很想做出一番奇迹,但四川那惨痛的产业根本和坑爹的交通,底子不成能和湖北、直隶这些处所比,这让他感到压力山大。特别是他的人面没有袁世凯那么广,部下没有善于洋务,熟谙当代产业的人。现在终究有了文德嗣这个洋务人才,还在水泥产业走到了袁世凯前面,他天然是高兴了。
“每天2050桶?”锡良先是一惊,然后大笑:“好好好!袁世凯、周学熙等人筹办的启新洋灰公司,产量不过每天700桶,你这里是他们的三倍!哈哈哈……”
他是内江县土著,壕子口人氏,本年30岁,已经有二子一女。他本是小贩子出身,年青时中了个秀才,但客岁清廷打消科举,他只得熄了持续考科举的心,用心在家做买卖。3月份,他看到星科公司招募人手后,就感觉这是个机遇,就关了小店,插手了星科。因为他能写字算账,在大多数都是文盲的员工中就显得很不错了。
陈斯堂叹了口气:“哎,是啊。如果我们公司是官府就好了……”
当然比起州里企业,这个水泥厂起码在环保上做得比较好。在23世纪,环保观点已经深切民气,办厂要考虑环保,几近成了一种本能。文德嗣也不例外,即便这个小水泥厂,他也竭尽所能的安装了除尘器和消音器,修了隔音墙。对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等废气,现在还没体例,只能等一段时候,再安装回收体系。
一个文员走过来,说道:“陈科长,刚才有3000人通过体检,已经招够了,我们是不是停止?”
水泥厂的首要设备是从美国买来的大型回转窑两台,四台生料磨,四台水泥磨,都是眼下最早进的。当然,这些“先进”设备在买来以后,都颠末端再次改进。隆昌这里有着水泥所需的统统质料,石灰石、黏土、石膏,另有燃料煤,非常合适建立水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