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耗归公[第2页/共2页]
只是桂萼搞搞停停,雷声大雨点小;高拱倒是强力推动了,他先是在江南地区试点,可惜他没搞多久就下台了。
张居正在后代最着名的财务鼎新就是“一条鞭法”,但实在这底子不是他初创的,起首提出的人是桂萼,而起首支撑推动的人是高拱。
“并非如此,陛下,推行鸭饷、牛饷固然情有可原,倒是于法不容。”陆延道。
别的,珠三角原有“鸭阜米”,源于洪武期间“老军闸民养鸭”,鸭子以田间遗留禾穗为食,官府规定只要他们认纳这些“滞穗之田”的田赋米一石以上,就将这些地步作为他们放鸭的“永业”,即鸭埠,而承纳“鸭阜米”的人就是鸭埠埠主。
“这甚么鸭饷、牛饷、禾虫饷到底是那里的滥政,朕,朕定然要将他们杀头!”
而广东官员也是为了筹集辽饷,挑选向这些豪绅加派鸭饷、牛饷、禾虫等饷。
陆延倒是道:“陛下,比起这些,火耗题目才是重中之重。”
而张居正挑选全面推动一条鞭法,并且一搞多年,这才让前两位先行者被人忽视。
但一条鞭法是江南地区百余年各种赋役轨制鼎新的成果,其本身带有很激烈的江南地区色采,将地区性色采激烈的处所政策,一成稳定地推行天下其他地区,必定因地区环境不同、经济生长程度分歧、处所官员保护本地区及本阶层好处而停止禁止等身分激发冲突,而这类冲突直接会导致农夫好处受损。
广东地区早已经构成了食用禾虫的风俗,捕捞禾虫成为赢利颇丰的一种谋生。
鸭可捕食田间害虫,每年春夏间早稻发展,放鸭入田间以食蟛蜞。
“陛下,此次我下江南,江南百姓对于一条鞭法很有微词。”陆延说道。
这都是豪绅才气沾的,浅显百姓可别想介入!
“火耗归公!”陆延道,“让各地官员们把火耗都要交给朝廷。不管你一两银子收多少火耗,全数都要当作赋税交上来。”
“陛下,这火耗之事遍及天下,又数量庞杂,恐怕难以清查。”陆延说道,“不若想个别例让这些官员没法贪污这笔钱!”
“朝廷能够以合法体例给官吏必然的补助,觉得各官养赡家口及办公所用,使其贪婪借口不能建立,故曰养廉。”
“陛下,历朝以来,本朝官员俸薪最低,乃至有海刚峰卖布筹年货如许的事情。”陆延道。
崇祯皱着眉头沉声半晌才道,“此事你写成折子,朝会上再议。”
“这,那些文官又岂会情愿将嘴里的肥肉吐出来!”崇祯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