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革除功名?绝不能开此先例![第2页/共2页]
杨荣话音刚落,杨溥紧接着又站了出来。
夏元吉很聪明,话外之音,不过是在提示朱高煦,朝廷离不开读书人,不然谁来给你们老朱家牧狩天下?
此次汉王朱高煦肃除袁淳功名的摸索,正逐步演变成一场囊括天下的惊涛骇浪!
即便是汉王朱高煦,那也不可!
以是,他们不是在为袁淳讨情,而是在个人抵抗汉王朱高煦肃除功名!
为了庇护他们本身的好处,不吝抱团威胁老二,这如果等本身做了天子,他们会不会也如许对待本身?
偏殿内里,鸦雀无声。
朱勇等武官倒是好整以暇地看起了好戏,他们现在最爱看汉王爷清算整治文官的戏码,那叫一个出色绝伦!
夏元吉眉头一皱,俄然感觉事情很不简朴。
朱高煦摸着下巴,淡淡笑道:“唔……你们的意义是,本王能够肃除这袁淳的官职,但不能动他的功名,对吧?”
这些文官,还真是好大的胆量啊!
本身不过是肃除袁淳功名,夏元吉杨荣等朝堂巨擘就跳了出来,异口同声地出言抵抗。
你看汉王爷整不整死你就完事儿了!
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几载,有了功名以后,就成了士林中人。
他们毫不答应,有人试图对这点动手!
只是朱高煦没有推测,这些文官的反应会如此之大,的确就是寸步不让!
毕竟新学课本即将编辑完成,新学与程朱的战役即将打响。
你觉得沽名卖直不成,被汉王剥夺监察御史一职,本身临走前撂下几句狠话,反倒是滋长了你袁淳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贤名?
袁淳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蠢货,谁会在乎他的存亡?
因为,汉王殿下这番话,说得太重了些!
但现在这事儿,已经不但是袁淳这个蠢货本身的事儿,而是干系到全部缙绅群体好处的事情。
肃除功名,这个先河,不能开!
功名就是读书人的命根子,就算退一万步来讲,文官就算是不幸被罢官离职,那也能够回籍教书育人,靠着地步支出做个“采菊东篱下”的高洁雅士,享用膝下承欢的嫡亲之乐。
一旦开了这个口儿,那今后就会构成定规!
一旦坐视汉王朱高煦肃除袁淳功名,开了这个先例,那今后他们这些朝臣,只怕很多人都会步袁淳的后尘。
内阁大臣,六部九卿,现在竟然全都出列,为袁淳讨情!
朱高煦命令肃除袁淳的功名,也是一次摸索。
袁淳啊袁淳,你这个自作聪明的跳梁小丑,没事儿招惹汉王何为?
即便是蒙古蛮子入主中原,也要依托读书人来替他们管理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