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钱还可以这么用?[第2页/共2页]
朱元璋还会问起朱迪其他设法,这较着申明朱元璋将他说的那些都听出来了。并且还对朱迪的谈吐很感兴趣。
“是吗?朱大人还说了甚么?”
他此时也不晓得说甚么才好,因为他非常清楚,方克俭提到的这些都是对的。为官不但要公私清楚,并且还要做到有主意,有打算。
如此一来,朱迪为他们报销的那些开消,就不能算得上是贪污,最多是花消过分。
如果这句话,是在方克俭解释统统之前,说给他听他必定会砍掉那人的脑袋。可现在他本身竟然认同了这句话。
这个动机俄然从朱元璋的脑筋里冒出来,让朱元璋都感觉有些不测。
公私清楚,目光长远。
这事朱元璋早已清楚,就如同人们口中所说的“皇权不下乡一样”。他的权力延展不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以是他才设立了粮长。
这是方克俭眼中的朱迪,若其真是如此,还真是足以窜改当初阿谁两袖清风的方克俭。
这场景让朱元璋感受似曾了解,不由得想起了几个月前的徐州知府杨幼文。
朱元璋叹了口气,想了想方克俭所言,内心的那股火气消逝了很多。
不过在方克俭的论述中,朱元璋也缕清了朱迪的行事逻辑。就是要借用别人的钱,将福州扶植起来,然后赚了钱再给那些贩子分红。
固然说这些操纵都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但是为甚么都要用这类手腕?就不能光亮正大的……
方克俭前面所说的这些内容,让朱元璋有些动容。
“朱迪大人当时看着海岸的方向,说这里将成为大明最为贸易化的城池,也会是大明将来商品的最大集散地,还是最有“钱途”的城池。”
朱元璋一向以来都不是很正视贸易,对贸易也只是三十税一意义一下。在他看来农业才是大明的底子,贩子作为“士农工商”的最基层,是最不容称道的。
何况,所谓州牧,就是带天子牧民之意,如果朱迪没有这些说法,朱元璋才感觉他不称职。
朱元璋不由得堕入了沉思,乃至有些自我思疑,莫非这一次他又想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