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众人商议[第2页/共2页]
“两位大人,现在可不是感喟的时候,该想想如何自救才是正办。”
“诸位请。”
早朝上,世人齐列金銮殿,朱元璋还是肝火满满,没有任何收场白,直接叮咛部下将知府杨幼文带上来。
另有阿谁知府杨幼文,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世人群情纷繁时候,胡惟庸也到了,听到世人的会商因而出声扣问。
胡惟庸想着徐州的那些官职,内心也在揣摩方才那些官员会商的话题。当年拉拢杨幼文被他回绝,胡惟庸就故意把人换掉,成果一向没找到这家伙的题目。
他们这一起上都在不断的会商如何自救,如何应对朱元璋的肝火。
还真是藐视这些人的贪婪,仅仅本年爆出来的数字,就让他胡惟庸震惊,更别提这事已经操纵多年。
那架式,仿佛是上法场一样。
特别是那些徐州案涉案的官员,不但贪婪并且笨拙。
“如何没见户部冯主事?昔日这会儿他都该到了。”
又是一阵轰笑,这些常日里廉洁营私的人,对赃官也如同朱元璋一样恨之入骨。
特别是那些有才气活动活动的人,在这短短的上朝路上,不断的拉拢干系,但愿能挪挪位置,代替那些被朱元璋砍了头的赃官。
刘大人摆了摆手,抬高声音道:“传闻昨晚冯主事,去了长新坊的院子。”
“跑路了?!”
两人再次齐声感喟。
说到这里,赵大人食指和中指指尖向下瓜代摆动,做了个走路的姿式。
如此就能空出更多的位置。
现在徐州案已经人尽皆知,绝大多数人在得知本年徐州税粮上缴的数量后,都感觉徐州的那些官员,就算有人涉案不深,也绝对保不住官位。
没等那人讽刺完,就有中间的人接茬阴阳怪气:“你这是说甚么呢,没准赵大人明天连脑袋都保不住,还在乎甚么官帽啊。”
“胡大人说的没错,我等食君之禄自要担君之忧,诸位切勿再追求,只一心为朝廷办功德,陛下天然不会让我等寒心。”
世人听到胡惟庸的话,无不交口奖饰,纷繁出言拥戴。
存了如许心机的人不在少数,因而这条上朝路上,百官的表示真是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