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当庭对峙[第2页/共2页]
朝堂上的一众文武官员无不扼腕感喟,福州府的这些官员还是太年青了,竟然犯下了如此大的疏漏。
“当时当值的工部官员,名叫刘文章,如果胡大人你还死不改过,便只能叫他来劈面对证了。”
“那日下官看到福州来的官员,那人说没带人来,但是带来了一封折子。然后将折子给我,他就分开了。”
方克俭的这个反应,完整出乎世人的预感。没人想到方克俭会用这么极度的别例,抵挡胡惟庸。
固然胡惟庸与福州府的冲突大师都晓得,可胡惟庸如此冥顽不灵的,停滞大师生长和赢利就有些过分了。
面对世人的视野和方克俭的咄咄相逼,胡惟庸还是面色淡定。
朱元璋越想越感觉不对劲,视野落到了方克俭的身上,正要发问就看到方克俭满脸气愤,对着胡惟庸大声呵叱。
被人领上大殿以后,立即跪倒在地。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空中,不敢有涓滴行动。
如何能够犯下这么大的弊端,让人抓住福州的把柄进犯。
胡惟庸还想与其串供一番,看到这小官如此模样,顿时撤销了这个动机。
如果由着他们这般肆意妄为,今后福州府到底会听谁的。
世人相互对视了几眼,在相互的眼中都看到了,对胡惟庸此举的恶感和无法。
如此如何能搞得掉福州的这些人,的确就是给人送菜么。
合座文武顿时恍然大悟,想想也是,福州有方克俭这类朝廷老臣坐镇,又有朱迪这类年青才俊掌舵。
但是如果单单从黄河徭役这件事来看,福州这些官员的做法确切有待商讨。
胡惟庸神采变了几变,最后只是杜口不言。
固然在百官看来,福州府的这类做法没有任何题目,乃至还能为朝廷带来分外的税收。
即便如此,不得不说胡惟庸挑刺的本领确切不小。他挑出来的这个弊端,说大也能大,说小也能小。
“枉你读了那么多年的圣贤书,的确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直到那小官被人带上大殿,他才重重地叹了口气。
“来人,去将当时的值班小官带过来,咱家要亲口问一问,到底是谁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