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何去何从[第1页/共2页]
自那一日大朝会结束后,他便是变成如此模样,每日不等下值便是自署衙当平分开,上官见状也不非难他,只是怜悯的摇了点头。
除了东林官员如丧考妣以外,"阉党"官员也是大家自危,不知所措。
不管是东阁大学士孙承宗亦或者右敛都御史李邦华都是名闻朝野的"能臣干吏",极其架空党争。
本觉得新帝继位,又有众报酬其驰驱,本身当顺理成章的起复,入京辅政,重新执宰天下,却没想到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次日凌晨,浩繁一夜未眠的东林官员等来了让他们心碎不已的动静,宫中有言:"韩阁老当以身材为重,待到身材大好之日,方可将其召回京师辅政。"
除此以外,素有六部尚书之首的吏部尚书周应秋也被天子交由三法司查办,如果在加上最早伏法的兵部尚书崔呈秀,朝野上的首要位置均是被天子收回。
眼神浮泛,陆澄源一边手舞足蹈,一边自言自语,如若不是因为其身上穿戴的青色官袍,怕是已然有人对其破口痛骂了。
天子已然下旨,以"宁锦大捷"之故,升任太仆寺卿毕自肃为辽东巡抚,提督辽东军务,并发内帑白银五十万两,以犒赏边军士卒。
但圣谕中却没有对所谓的"身材大好"做详细的申明,也没有官员自讨败兴的去诘问。
...
固然眼下还没有报酬难陆澄源这位工部主事,但只要魏忠贤有卷土重来的那一天,等候他的定然是暴风骤雨的抨击。
首辅黄立极,次辅施鳯来及阁臣张瑞图的前后离职便是宣布了"阉党内阁"的告终。
秋风萧瑟,北都城的落叶已是微微泛黄,本来热烈鼓噪的长安大街也是"冷僻"了很多,只剩下养家糊口的小贩还在挑着扁担不知倦怠的叫卖着。
"为何会如许?"
俄然一阵风起,独自垂向陆澄源的面门,令其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噤,也从失神的状况中醒转过来。
没过两天,宫中再度传出动静,内阁对朝野中众位官员关于起复前东林大佬韩鑛一事重新停止了票拟,言说韩阁老才具天下,兼有绝代之才,可为阁臣,唯恐身材不适,难以当此大任,唯请陛下圣裁。
...
...
倘若这两人还朝,东林再无"众正盈朝"之日。
七年十月,帝以时势艰巨为由,召承宗入京辅政。
不算拥堵的街道上,工部主事陆澄源茫然无措的单独浪荡着,瞧上去有些失魂落魄。
...
二十七日,宫中传出动静,以时势艰巨,当扩大阁臣数额为由,起复原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孙承宗。
《熹宗实录》
天子如此态度,令得自夸见多识广的朝臣们也是有些摸不到脑筋,不敢在小觑紫禁城中的天子,一些长年抱病在家的朝臣也是主动走出了自家的府邸,前去府衙当值。
见得前后两名阁臣离职,本是心灰意冷的"东林官员"再度欢乐鼓励,模糊间好似有了新的气象。
但很快,紫禁城中传出的一系列圣谕便是令他们如丧考妣。
首辅黄立极早已离京,次辅施鳯来及阁臣张瑞图又于大朝会结束那两日前后离职,彼时的内阁仅剩下李国普一人。
京师当中如陆澄源这等上书请辞的官员不在少数,皆是因为旬日之前的那场大朝会过后,大明宦海可谓是经历了一园地动。
天子的态度耐人寻味,"九千岁"魏忠贤并未完整失势,如若不抓紧时候离职回籍,待到其卷土重来之日,便是本身身首异处之时。
想到这里,陆澄源有些茫然的眼神便是果断起来,脚下的步子又是快了几分。
次日,阁臣张瑞图也是上书请辞,给出的来由一样是"精力有限",要求回籍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