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何去何从[第1页/共2页]
瞧了瞧四周的环境,陆澄源蓦地一顿脚,忙不迭的朝着本身的宅子而去,脚步仓促。
"为何会如许?"
次日,阁臣张瑞图也是上书请辞,给出的来由一样是"精力有限",要求回籍终老。
七年十月,帝以时势艰巨为由,召承宗入京辅政。
天子如此态度,令得自夸见多识广的朝臣们也是有些摸不到脑筋,不敢在小觑紫禁城中的天子,一些长年抱病在家的朝臣也是主动走出了自家的府邸,前去府衙当值。
京师当中如陆澄源这等上书请辞的官员不在少数,皆是因为旬日之前的那场大朝会过后,大明宦海可谓是经历了一园地动。
首辅黄立极,次辅施鳯来及阁臣张瑞图的前后离职便是宣布了"阉党内阁"的告终。
换言说,是否起复韩鑛只在天子的一念之间。
见得前后两名阁臣离职,本是心灰意冷的"东林官员"再度欢乐鼓励,模糊间好似有了新的气象。
没有半点不测,深宫当中的天子一样是同意了这位阉党成员的"乞骸骨"。
但圣谕中却没有对所谓的"身材大好"做详细的申明,也没有官员自讨败兴的去诘问。
十月初六,寒霜。
不算拥堵的街道上,工部主事陆澄源茫然无措的单独浪荡着,瞧上去有些失魂落魄。
数日今后,当北都城中的"风雨"传至山西蒲州的时候,一贯喜怒不形于色的阁老韩鑛倒是罕见的发了脾气,令得府中服侍的下人纷繁噤若寒蝉。
...
本觉得新帝继位,又有众报酬其驰驱,本身当顺理成章的起复,入京辅政,重新执宰天下,却没想到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秋风萧瑟,北都城的落叶已是微微泛黄,本来热烈鼓噪的长安大街也是"冷僻"了很多,只剩下养家糊口的小贩还在挑着扁担不知倦怠的叫卖着。
几近大家都晓得,这位率先吹响"拨乱归正"的工部主事的宦途怕是慢慢于此了。
但很快,紫禁城中传出的一系列圣谕便是令他们如丧考妣。
福无双至,祸不但行。
自那一日大朝会结束后,他便是变成如此模样,每日不等下值便是自署衙当平分开,上官见状也不非难他,只是怜悯的摇了点头。
首辅黄立极早已离京,次辅施鳯来及阁臣张瑞图又于大朝会结束那两日前后离职,彼时的内阁仅剩下李国普一人。
...
固然眼下还没有报酬难陆澄源这位工部主事,但只要魏忠贤有卷土重来的那一天,等候他的定然是暴风骤雨的抨击。
眼神浮泛,陆澄源一边手舞足蹈,一边自言自语,如若不是因为其身上穿戴的青色官袍,怕是已然有人对其破口痛骂了。
大朝会结束当日,"出尽风头"的次辅施鳯来便以精力有限为由再度上书,要求回籍终老。
...
...
...
次日凌晨,浩繁一夜未眠的东林官员等来了让他们心碎不已的动静,宫中有言:"韩阁老当以身材为重,待到身材大好之日,方可将其召回京师辅政。"
没过两天,宫中再度传出动静,内阁对朝野中众位官员关于起复前东林大佬韩鑛一事重新停止了票拟,言说韩阁老才具天下,兼有绝代之才,可为阁臣,唯恐身材不适,难以当此大任,唯请陛下圣裁。
天子对于魏忠贤的包庇的确不加粉饰,只是撤去了其全数官职,一句交由锦衣卫南镇抚司查办便草草了事。
许是感觉如同粗鄙之人普通的宣泄有些分歧适本身东林大佬的身份,韩阁老竟是将本身关到了书房当中,数日未曾见客。
《熹宗实录》
这一次,天子没有像平常一样留中不发,而是干脆利落的同意了这位"阉党"骨干的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