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东林发力[第2页/共2页]
眼下贩子百姓茶余饭后最时髦的话题不再是会商京中某个富户的"传闻趣事",而是变成了会商"国策"。
特别是跟着深宫当中的天子无动于衷,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也没有半点行动以后,这类趋势便是愈演愈烈,乃至影响到了京中署衙的普通办差。
这几天,本是有所收敛的六道言官们卷土重来,弹劾"阉党"的奏本如雪花普通涌进乾清宫暖阁当中。
当日,又有督查院御史上奏,弹劾首辅黄立极,指责其附拥阉党,"诬杀"辽东经略熊廷弼,有负首辅之责。
更有甚者竟是将锋芒直接对准了继位不敷月余的天子,"当阔别权宦","拆毁豹房","清除朝野","迎前首辅韩鑛入京辅政",言辞锋利,寸步不让,看的王承恩是提心吊胆。
少年天子的眼神有些阴冷,一字一句的说道,难怪"后代"有很多人以为"东林误国",这些一门心机惟着解除异己的朝臣,整天以"大明忠臣"自夸,但却连为臣的本分都忘了。
听得此话,王承恩心中便是一惊,但也只得无可何如的点了点头,持续留中不发只是权宜之计,只怕外朝关于天子"怠政"的声音会越来越大。
"陛下,这些奏本?"
只怕本就庞大的局势,会因为天子的入场,而愈发扑朔迷离啊。
他也不会重蹈"宿世"的复辙,倘若没有了"阉党"的掣肘,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明便会被那些"东林"官员折腾的乌烟瘴气,终究在十七年后轰然倾圮,结束在一棵歪脖子树上。
盯着面前如同小山普通堆积的奏本,案牍以后的朱由检终是悄悄一叹,朝着身边的亲信寺人叮咛道:"大伴。"
"皇爷,您且喝口热茶吧。"
"阉党"成员遍及全部大明朝野,毫不成"一视同仁"。
王承恩没有推测,天子连这等"隐蔽"的动静都晓得。
一时之间,朝中民气惶惑,"阉党"大家自危,而"东林党"则是精力抖擞,大有规复昔日"众正盈朝"的趋势。
不过是十余天的工夫,才方才继位的崇祯天子朱由校便成为了"众矢之的",弹劾"阉党"以及起复"东林"的声音不断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