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御门听政[第1页/共2页]
幸亏这个流程每天都有,均匀下来每天并未几,没迟误多少时候。
明朝当官的比现在的公事猿上班累多了,的确就是苦逼,每天先是早朝,然后再到各衙门坐班。
崇祯天子面露欣喜,而后点点头,表示体味。
※※※※※※※※※※※※※※※※
早朝,也叫御门听政,俗称小朝会,普通在皇极门前就行。至于在皇极殿中停止的,那是大朝会,一年当中只要三大节和特别喜庆时才在皇极殿中停止大朝仪。
也罢,既然天子老子问了,也不能让本身这便宜老子没面子不是,趁便也让文武百官熟谙熟谙本身。
很多人固然有些差别,但也没人敢说甚么,毕竟东宫已经出阁了,有资格参与朝政,只是没想到这么小就参与了。
朱慈烺听到后,也是先一愣,还觉得本身听错了呢,可一看世人的神采,就晓得本身没有听错。
朱慈烺听了半天,实在也没甚么大事,北方建奴目前也算温馨,没搞甚么大动静,南边流寇被官兵撵的到处跑,各种往深山里钻。
厥后他才晓得,遵还是例,每个官员在奏事之前都要预先咳嗽一声,一是为了清嗓子,二是为了和其他大臣打个号召,意义是我要出班奏事了,你们别抢撞腔了。
朱慈烺坐在木椅上,像是在旁听,他发明,早朝开端后,官员也不是随便能出来奏事的,另有一套流程。
众位大臣一听,陛下这也太儿戏了吧,让一个小孩子听政也就罢了,国度大事之前,陛下竟然问一小毛孩子有甚么观点,他能听得懂吗?
在明初,明成祖朱棣比较勤政,普通在卯时就开端早朝了,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时候凌晨五点,百官们常常凌晨三点就到午门外等待。
崇祯天子看了看朱慈烺,见他如有所思,好象还挺有兴趣,因而开口说道:“太子,你对此事可有何观点?”
户部尚书侯恂也是咳嗽了一声,出班道:“钱全给你们兵部和工部了,该如何抚恤如何赏,你们兵部出个章程,由陛下龙目御览,朱批以后,你们兵部就自行处理去吧。”
皇极门上廊内正中处是天子的御座地点,御座两旁站立着身穿铠甲的大汉将军,非常威武,卖力庇护天子。
朱慈烺猎奇,这么严厉的场合,如何老有人咳嗽?这TM的不会被感染了吧?为何没有御史记录他,也没有锦衣卫拖走他?
接下来便进入了早朝最首要的‘奏事’环节,起首奏的事情就是来自边关的奏报。
不过这么多人,估计大多数来打酱油的,前面完整听不到前面发言。实在前面官员品阶低,几近也插不上嘴,不过,重在参与嘛!
文武百官个个站的笔挺,没有人敢乱动,因为这个时候,有卖力纠察的御史在旁监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拥堵或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朝会后听候措置,有些过份的直接就会被锦衣卫当场拖出去。
朱慈烺坐在崇祯天子的动手,心中赞叹,本来上个早朝这么多端方,完整不像后代影视里那么简朴,在大殿里停止,就十几个大臣参与。
崇祯天子已略显不奈之色,每天就是银子,一天都不让他费心。
在一阵阵的咳嗽声中,各部大臣纷繁出班奏事,汇报这一段时候产生的大事。
这些官员都是前一天在鸿胪寺报备好的,如果天子要召见,那么便先行觐见;如果天子不想见,则在午门以外遥行五拜三叩之礼,施礼以后便算完事,能够走人了。
兵部尚书张凤翼咳嗽了一声,然背工拿笏板出班奏事,道:“启奏陛下,据火线总理卢象升传来战报,贼首高迎祥部已被击溃,正西窜流亡山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