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加薪[第2页/共2页]
这正和后代的电视台常搞的“标王”如出一辙,朱琳渼对此倒是极其熟谙。
隔日。
洪思对此早有筹办,立即道:“若仅在福京十个州府设立宣教府,有一万余两足矣。但要于各县皆设宣教,恐怕得要七八万两开支。”
这几天大杀投虏犯官,血光漫天,这大棒算是已经打过了,此时朝中定是大家自危,不知下一个不利的会是谁。
明朝文官阶层早已有抱成一团的做法,对上掣肘天子,对下贪污成风。他们对如此强权的辅政王天然便生出一种惊惧与冲突。
“你说这些又有何用?”有人瞄了眼午门外威风矗立的龙卫军,“他有雄师镇着,便是不稳却也稳了。”
之前路振飞也听辅政王提到过要招考之事,开初他建议就从候缺的举子当选任,但当他得知测验内容与科举完整分歧以后,也就不再对峙了。归正这测验也不授予功名,和普通科举并无抵触。
他遂朗声道:“诸位大人们在朝为官,辛苦了。”
还未到卯时,天气还是昏沉沉的。
这几人却不说斩首的皆是通虏民贼,只是兔死狐悲,不住点头。
“他还真要将这近二百朝臣全数处决不成?”
朱琳渼又不紧不慢道:“说实在的,我大明官员的俸禄实在太低了些。大师上有老下有小,府中不免另有些胥吏要支出,这点俸禄实在能人所难。”
“依殿下授意,宣教府在各处归纳结束以后,可帮商户们鼓吹他们的店铺或货色,收取他们些许银两。每月琐细积累下来,总能有点节余。”
“下官服膺。”洪思忙躬身道。
洪思却道:“殿下,实则银子倒不是题目,下官要商户们预付一两个月的告白银便够用。眼下人手才是最大的阻力,以下官带来福京的人,最多仅够支撑三四个宣教府。”
洪思忙表示田壮飞莫要多言,朱琳渼却乐道:“既然商户们想抢个头筹,你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依我看,这银子可取。不但可取,还能够搞个竞价典礼,出银多者得最好的鼓吹时段。”
待打算完宣部筹建事件,天气已至傍晚。
此中一人见身边都是至好老友,当下毫无顾忌地脱口而出,“哼,他陈王掌权数日便如此兴风作浪,朝局定然难稳,我观他也坐不了几日了。”
“哎,自洪武朝今后,何曾有过这般大杀朝臣之举?便是成祖天子也不敢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