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翰林院交锋(一)[第1页/共5页]
被一顿讽刺,陈洪不但不气,反而更淡定了,“议事就议事,严大人,咱家提示你一句,朝堂无父子,这里更不是内阁,别把你那套老爹儿子的摆在上面。咱家在翰林院议事,内阁成员皆可参与,谁奉告你,咱家就没往严府递动静的?是严阁老抱病在家,不能外出,如何?严阁老竟然没和你说这事?”
翰林院。
“陈公公那里有不是呢?”
“翰林院的人都死绝了吗?来人,搬椅子!”严世蕃俄然大吼了一声。
终究踏入值房的,只要严世蕃、左副都御史鄢懋卿、左工部侍郎董份、左兵部右侍郎魏谦吉、南京刑部右侍郎何迁、右副都御史董威、佥都御史张雨、应天府尹孟淮、南京光禄卿胡植、南京光禄少卿白启常十人。
对于袁孝哀语气中的不敬,陈洪并不放在心底,他是晓得这些人脾气本性的,一贯狷介自大,连严嵩和徐阶都不放在眼里,何况是本身如许不算完整的“人”。
……
袁孝哀淡淡道:“于可远所作股文确为上上佳作,身为臣子,担着这份职,便该为皇上遴选可用的贤才。”
陆经又道:“先等等。”
但严世蕃并不看他们。
工部设置总部、虞部、水部和屯田部四属部,每部皆设郎中、员外郎分掌。被压来的四个官员便是分属虞部的郎中、员外郎以及两个主事。虞部主督工匠之程式,鸟船从制作到下海的全程,皆由虞部卖力。鸟船制作出了题目,最早遭殃的便是虞部的直属官员。
鄢懋卿不敢应话,严世蕃却晓得,这时候如果坐以待毙,只能更加被动,直接回道:“谁保举的又如何?倘若被保举的官员犯了错,要追溯到保举这些官员的人身上,诸位公公和大人,恐怕有大半都要脑袋搬场,就说欧阳必进,当初也是陈公公您和严相一起向皇上保举的,您莫非忘了?皇上从未因这件事责问过严相和公公,现在工部虞部的官员出错,陈公公却向保举官员的人问罪,严某不敢苟同。”
严世蕃一愣。
这话多少带点讽刺,袁孝哀也听出来了,一样没有活力,他固然狷介,但在翰林院和国子监混迹多年,这点面子还是会给的。
以是,固然都在同一个翰林院,有些人是人中龙凤,有些人倒是人中草寇,不成同日而语。
这下,严世蕃不敢扣问了,心中也失落落的。连陈洪、黄锦和高拱都晓得的事情,本身却一点动静都没获得,圣眷已经衰减到此等程度了吗?
陈洪引着黄锦、石迁和陆经排成一行在左边站定,于可远坐在陆经身后的小绣墩上。高拱领着袁孝哀等翰林院官员排成一行在右边站定,两行人都不等严世蕃等人站定,便在空着的座椅坐了下去。
……
没有严嵩的严党,就形同没有梁子的宫殿,经不住风吹草动,一碰便塌。
陈洪仍满慢声道:“议事之前,咱家需先申明,西苑禁门封闭,咱家在司礼监留有详细备案,都会向皇上照实禀明,谁坏了端方闯出去,不尊司礼监的端方,迟误了这如天的大事,将来皇上惩罚下来,别怪咱家事前没有提示。”
“徐阁老和李阁老也没来?”
黄锦出来打圆场了,“甚么杀人不杀人的,严大人严峻了,陈公公在皇上手底下办差,最是草率不得,将端方看得重些,严大人也该谅解不是?至于谁有错没错,公道安闲民气,更在皇上内心,我们身为臣子的,只需实心办事,便不会有错。”
陈洪眯着眼笑,“还不是因为局势告急,牵涉到六部,在内阁审议不当。咱家已经在西苑禁门安排人守住,除了内阁阁员,其他官员一概不准进入……咱家想问一问严大人,你们是如何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