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杂文论“君臣”,汤显祖的改变[第1页/共3页]
几十个考生都来到贡院门口。
杂文,是一种直接、敏捷反应社会事件或意向的文艺性论文,特性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在狠恶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役的利器。
第二天第二场考杂文。
“公然。”汤显祖眼神一暗,“我就晓得,你会从这个角度立意。”
“可,可我,我没有想过这么多……”汤显祖愈来愈惶恐,“我只是想选一个不太冒险的角度,毕竟抗击俺答和倭寇这两个方向都太敏感了……”
走到于可远身前,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可远,考得如何样?”
题目是如许的:以“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为题,作一篇杂文。
方向固然肯定,但作文还是要用技能的,不能实话实说,要隐喻,隐晦地表达。
“嗯,不必担忧。没获得院试的资格,我这就回学院,固然不能考中生员,但过几个月的四宗会讲,我还是要插手的。心中有很多疑问,想向诸位先生就教,你多多保重!”
前面的话,他到底没有说出来,憋得满脸通红,话锋一转道:“你,方才的杂文,从哪个角度阐述的?”
“海若,你是东流学子,是心学弟子,别忘了那四句教法。”
此中间思惟便是“君臣”这一首伦干系。
说完,汤显祖便断交地分开了。
可惜、遗憾……
于可远轻叹一声。
----------
汤显祖幽幽道:“昨日你也是如许说的,最后却中了第一。”
各场考的内容不牢固,大略是性实际、孝经、“圣谕广训”、经文、律赋、五言八韵试帖诗、杂文、姘文中的一种或多种。
是以韩非子有言:今以国位为车,以势为马,以号令为轡,以科罚为鞭荚。
“如何了……”
《山川》
这段话出自韩愈《杂说》中的《龙说》,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的传说,申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帮手的事理。通篇只就龙与云的干系着笔,从一个“灵”字着眼,无一句点明大旨,可到处扣题。
于可远:“海若,你不比任何人差。”
“解题来看,文章立意不难,但如何将君臣干系立意到实际,进而规戒时政,作出杂文的精华,却很有难度。”
汤显祖:“可为甚么……”
于可远静下心来,还是决定从东南抗倭的角度来讲明“君臣”干系。
“不过是一次府考,不消悲观,来岁再来就是。”
衰世之主,构木为台,焚林而畋,竭泽而渔,积壤而丘处。
乱世之主,夫乘舆马者,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
走出考场,往龙门口一望,于可远不由有些惊奇,此次竟不是他第一个走出来的,汤显祖早已经站在那边了。
能够获得府试第二考资格的,都是八股文作得相称超卓的考生,解出“君臣”干系并不难。难就难在以时政为例,阐述“君臣”干系。
他喃喃自语:“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歹意之动。知善知恶是知己,为善去恶是格物。我,我有愧先贤教诲,有愧啊!”
仍旧是傍晚时分放的榜。
能听得出来,汤显祖并没有阴阳怪气,而是怀着诚恳在庆祝。
能写的话题都很敏感,草率地颁发政见,落榜还是小事,就怕故意人用这个非难你,一辈子的宦途都要被毁掉。
于可远也点点头,顺上往下数,挨个看了一遍,公然没有找到汤显祖的名字。他往远处一瞥,正瞥见汤显祖朝本身投来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眼神。
此时,汤显祖已经完整怔愣住了,双眼瞪得溜圆,渐渐回味着于可远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