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遗诏与登极诏[第1页/共5页]
高拱沉默了一阵。
首辅徐阶,次辅李春芳,阁员郭朴、高拱、陈以勤、张居正。
这胡应佳是弹劾太高拱的,此次于可远抓到了把柄,喝道:““胡应嘉自相冲突,要重重加罪。”
于可远是山东人,恰好山东籍的官员全数通过。给事中胡应嘉为了救济郑、胡二人,便弹劾于可远夹带私交,庇护乡里,有结党营私之嫌。
徐阶不由有了将脏水泼向高拱身上的设法,便道:“肃卿,这个事,你得为我评评理。先帝在时,你便任礼部尚书,我模糊记得,先帝以密札问我:‘高拱有奏疏,自荐愿为斋醮之事效力,火急要求参与斋醮,可不成以答应他插手?’这封密札,我还留着呢!”
而眼下局势刚开端,于可远想着,就算徐阶对郭朴再有定见,也只能保持下去,不能让刚开端的新局短命。
平心而论,徐阶以嘉靖的口味公布遗诏,实在是有功于社稷的。为嘉靖四十五年的统治画上美满的句话,也为裕王登极铺上了红毯,为大礼议之争的官员们平冤昭雪,放宽言路,也为天下百姓减轻了承担。
前面几个锦衣卫搬来桌子,又在桌子上摆着菜肴,又放了两壶酒。
徐阶用心良苦。
倒是诏狱的监狱长思忖天赋子归天,裕王登极,海瑞必将获得重用,想着无益可图,便筹算先拉拢一下干系。
杨博道:“阁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算不成,也能杀一杀他们的锐气。徐阁老在皇上面前为李阁老进言,使您不得不自降次辅,我们若还甚么都不做,迟早会被他们蚕食一空的!”
……
而这番运作,天然令徐阶的名誉和权势达到了最颠峰,无人敢掠其锋芒。
重中之重便是平冤昭雪。
胡应佳有错在先,徐阶不能明着包庇他,不得已,只能来个折中,贬胡应佳到建宁任府推官。
他暗自苦笑,想到徐阶曾经上给嘉靖天子的《答知人》奏疏,说知人方法,还说大奸似忠,说大诈似信这些话。
嘉靖对斋天求长生的忏悔和否定,以及令皇子朱载垕秉承大统的旨令,丧礼的叮嘱,特别是对即位四十五年来因勇于直言而杖死、贬斥、撤职、囚禁的臣子一体同仁,予以昭雪昭雪,并要求担当者“子以继志、述事,兼善为孝;臣以顺将、匡救,两尽为忠”的遗命,当众大臣听到这些时,也不由得松了口气。
现世报这么快就来了吧!
于可远位居六部,但并没有太多东风对劲的感受,相反,他感到了危急。
……
但郭朴以为罚轻了,天然更加仇恨徐阶。而两面不奉迎的是,朝中的言官们一样非常不满,既然是推行放宽谈吐的新政,如何这么快就出尔反尔了?
徐阶与他曾联手斗倒严嵩,他想拱走徐阶不成,只能本身走人。厥后张居正重新聘请他进入内阁,他和张居正弄得水火不容,终究被张居正逐出内阁。内阁分裂,只能给那些小人制造窜升的机遇。
“阁老心忧大明江山社稷……”
徐阶更没想到,跋扈的郭朴再内阁里敏捷挑起了一场激辩。
徐阶也垂垂明白,并不是说郭朴的见地不高,而是没有插手草拟遗诏而泄私愤,是以小私而毛病至公。
遗诏公布以后,大小臣工叩首,天然又是哭喊声一大片。这些臣子有多少内心痛恨嘉靖帝早死,新君登极他们好展开抱负,又有多少事不关己者,这时却都铆足了劲哭,仿佛哭得也惨,将来的宦途就越光亮。
而隆庆帝叮嘱,先把海瑞放了。
徐阶倾慕培养的张居正入阁了,时年四十三。
且说这海瑞在诏狱中,固然里外都有人帮手通枢纽,但愿他能过得更好些,何如他脾气如此,不肯受之。因此动静也非常闭塞,嘉靖帝弃世,海瑞却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