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首青词[第1页/共5页]
现在见二人一同返来,远了望着,郎才女貌,好不班配,遂又起了心机,翻开话头摸索一番。
“越想做成一件事,就越不能急。有些时候,被人不断惦记,何尝不是一件功德。”于可远淡淡笑着。
因为这些傍门左道的邪术,而遭到朱厚熜的宠任,进而一步步高升,这对于其他朝中大臣而言的确好笑至极,恰好是如许好笑的事情,让袁炜、李春芳、郭朴与严嵩等嘉靖年间的大学士,成为权倾朝野的“青词宰相”。
于可远笑了笑,并不答话,将这页青藤纸搁到一旁,又取来一页,摆出深思状,接着取笔龙蛇,唰唰唰又是一段笔墨:
“于可远,你在屋里吗?”
高邦媛坐在火炕的西边,中间隔着一个缺了角且尽是划痕的炕桌,上面摆放着一些炒熟的瓜子,邓氏抱着阿囡就坐在火炕的东边。
俞白道:
于可远意有所指道:“唐玄宗《经河上公庙》的后两句可表我情意,玄奥妙门启,肃肃祠宇清。冥漠无前后,那能纪姓名。亦如门外这萧瑟冷风,了无陈迹,但草因其长,蕊因其开,雨因其落,风既在,何必在乎风的归处?”
于可远笑道:“高蜜斯留下,也帮我出出主张。”
高邦媛靠近些,看过全篇后,眼神愈发明亮,“通篇上阙合六段,三十三字,下阙合六段,三十三字,两阙合为六六。以阴阳六九开门,以天尊天子落尾,于天于道,可谓精美。这是你方才所想?只用了……不到一盏茶的工夫?”
“仿佛梅花饼?”阿囡眼睛瞪得大大的。
但最后这篇青词大有分歧。
俞白惊奇于高邦媛的眼力,笑道:“没错,这是御制。”
于可远仓猝搬来一个木凳,做了个请的姿式,“院窄了些,屋里又被阿母和高蜜斯占用,大人,我们就在这里谈吧?您可别嫌弃。”
俞白细心打量了一番面前这个女人,“这位,就是高蜜斯吧?”
“大人要我将这个送来,请你连夜执笔。再过一个月,就是皇上礼敬祭奠的谷旦,朝中官员,非论品级,都要上青词贺表。
青词贺表……
“没想到会下如许大的雨,有棚吗?我把马安设一下。”俞白问。
“圣天子即位,二十九载,明饬庶治,协和兆民既正郊祀既。
前身畴昔的行动对邓氏的影响,并非朝夕就能抚平。
高邦媛也愣住了。
于可远笑着望向高邦媛,没有说话。
于可远愣了一下,应了一声,走畴昔翻开了门帘。
青词宰相并不是一个官职的称呼,也不是甚么好话,是专门用来讽刺那些通过走后门升官发财的人。朱厚熜好恋长生之术,每当有玄门典礼,他就草拟祭奠的文章,因这些都记录在青藤纸上,故名“青词”。
“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首合原始天尊,一诚有感。
邓氏神采和缓些,“话不是如许讲的,谈婚约毕竟不一样,我们一无媒人,二无媒礼……”
进了棚里,俞白寻到阿谁领头的亲兵,二人附耳说了些悄悄话,又见俞白递给那亲兵一个甚么东西,仿佛是极贵重的,亲兵一副惶恐又慎重的模样,还时不时地扭头望向于可远。
于可远将青藤纸平铺在桌面上,捏住笔。
实在很好了解。
“于公子这趟去邹平,原意也是为婚事。”高邦媛说,“待同家父商讨过后,应当会给伯母一个交代。我们明早一同解缆,伯母如有函件,稍晚备好,一同带走就是。”
“再等两天如何?”邓氏问。
于可远在前面带路,为俞白拉开门帘。
这番话让于可远愣了下,有些晃神。
青词,是在明朝特有的体裁,且因嘉靖天子朱厚熜而兴。因他一人喜乐,培养了数个青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