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运筹帷幄[第2页/共8页]
吕兑闻言大惊,当即上疏去官跑路。
林延潮闻此不由置之一笑。
酒过三巡,李三才道:“叔时办这么大的书院,想来所难者必是筹款之事,我这里有两万两银子,叔时拿去办学,也算李某为天下读书人略尽微薄之力。”
王衡听了林延潮这话还是惊奇不定。
顾宪成一坐下,但见席面上不过三四道菜肴,并且尽是素菜,不由微微一笑。
林延潮见王衡惊色,不由笑道:“辰玉想到那里去了,你是我的左膀右臂,秉政以来多有借势你的长谋,至于老相爷,林某更是恭敬有加,不管是他将来身在那边,林某都以学肇事之。”
因两度征朝大败,又兼为了便利互市。
林延潮与沈一贯在阁中是以起了争论。
这大半年来,王衡帮忙林延潮侧重措置倭国,漕运之事。
客岁林延潮成为首臣,潞王乃至‘不计前嫌’还送了三千两银子,一对翡翠作贺。
对于林延潮的去官,天子不允。
天子还未亲政时,有一日天子向辅臣扣问,昔年嘉靖时阁臣吕本在家安否?
林延潮眼睛一睁坐起道:“何事?”
至于驻平户的参赞,则由另一弟子曹学佺出任。
李三才面色有些凝重。
并且王衡看得出来沈一贯很有野心。沈一贯在阁运营那多年,浙党可谓遍及朝堂高低,如右中允陈之龙、户科都给事中姚文蔚、工科给事中钟兆斗、吏部员外郎贺灿然等,别的蜀人刑科给事中钱梦皋、御史张似渠、齐人御史康丕扬都是他的亲信。
“沈泰鸿这一次截留了给潞王的禄米,潞王也知这沈泰鸿背景不小故而没有冒昧,但听闻河南巡抚对沈泰鸿如许‘打搅’亲王之举甚有不满。”
“你说这满朝诸公当中,又有哪个真正能为百姓做主呢?”
有段故事,王衡是耳熟能详的。
但见顾宪成道:“我之前与邹,赵二公言过,赵兰溪,沈四明不过木偶,朱山阴,张新建不过婴儿罢了,唯独林侯官可虑也。”
林延潮管理河漕的体例,大抵与管理两淮盐政的体例差未几。
“但是林侯官再如何,也是反对矿监税使的,若非他在位,东宫也是迟迟不立。而他现在能晏然安于其位者,全赖王太仓不出也,若王太仓出山,不但矿税之事永无废除之日,我等因国本领被罪诸公,也唯有林林相望,再无东山之日了。”
投文鞠问,过淮文书经手的官员人各一份好处。
林延潮神采一焦,当即起家拿起奏报看了一遍。
当然最后李三才还是出售了王锡爵。
没错,林延潮从没有真要拔除河漕,全数仰仗于海漕的筹算。
顾宪成闻言大笑:“道甫,真开阔之大丈夫也。”
林延潮摇了点头道:“你错了,若王太仓真有起复之意,又是其子一封信能够阻得了的。”
慕华馆,互市馆皆归礼部统领,措置统统交际互市事件。
同时明朝使节在倭国,琉球,朝鲜或有豁免之权,不受本地司法鞠问。
答案已经是很明显。
行人司行人三名,每半年来回京师或互市馆通报动静。
王衡自上手后,林延潮也是非常信赖,除了给天子的密揭,以及与申时行,王家屏,王锡爵等致仕阁臣手札由本人亲力亲外,其他公文草拟都假手给王衡。
王衡即使不忍心还是道:“相爷,相爷。”
我恩师……不,王太仓派其主子进京路过淮安,此人与我熟悉,故而我要接待他喝一顿酒,吃一顿饭。”
在王衡看来此乃畴昔质子,但他不明白为何林延潮却为何还安排本朝大儒,如此操心教他们汉学文明,并对他们的课程事事体贴,亲身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