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第2页/共3页]
对于洪塘乡而言,已是好久没有出过秀才。在百姓眼底,秀才高高在上,赶上处所上的争论,要与官衙打交道,都要颠末生员出面。普通布衣家中遇有婚丧事,或过年过节,亦有请村中秀才帮手写春联、写祭帐。
白灼大虾,清蒸螃蟹,老酒炖蛏,一道道菜摆上桌。
堂中张总甲与林诚义的母亲,正与报录人和老夫子说话,一见儿子来,顿时哈哈大笑起家来与张豪远道:“你怎地这么迟了,还弄得一身黑泥。”
张豪远等人一番与有荣焉的神情,大步走进大门当中。但见到了常日的讲堂前,那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面书着‘捷报贵府老爷林诚义,蒙提督福建学道胡,取中为万历元年闽县岁试第一名秀才,乡试联捷。’
侯忠书在一旁听了,向林延潮问道:“濂浦林氏是甚么来头,如何张豪远他爹他们这么尊敬。”
面对村夫的殷勤,谢举人只是点点头,张享和张总甲一并迎了出去。张享和张总甲作礼,谢举人对张享回了一礼,而张总甲则是回了个半礼。
谢举人笑着道:“无妨,拜见一下老夫人,也是好的。”
在一旁林延潮也是搁下筷子,他虽不晓得环境,但看得出旁人的神采,而侯忠书还是一无所知的,拿着半边螃蟹在手里啃着。
报录人问道:“是啊,说了这么久,不知林公安在,我们也好劈面道贺。”
张享干笑两声问道:“不想先生另有这个安排,与先生同处这么久了,却不知先生客籍地点,敢问故乡那里?”
见村夫暴露如此神采,林诚义赶紧道:“诸位不要曲解,鄙人不过东林的旁支,族中如我这般后辈有千余之多,本来也是微不敷道的。但是这一番取了秀才,族里宗老闻以后,拨了二十亩族田给我,让我回老宅居住,还给我说了一门婚事,故而愧对总甲的美意了。”
常日十里八乡的邻里村夫,熟谙不熟谙林诚义的,都是一并都是来了。
张总甲笑着道:“林公,现在不住这里,不过他已是传口信给我,赴了提学老爷的簪花宴后,他会回籍一趟,过个几日才来,你放心喜钱少不了你的。”报录人闻声不到林诚义微微绝望,但想有喜钱可拿还是豁然了。
一旁老夫子也是向张总甲道:“林公这几个弟子,真是朴拙啊。”
“忸捏,忸捏。”
主席上张享笑着对林诚义道:“先生中了秀才后,如果再与老母住在社学中,既是不便利,也是不面子。我本身做主在村东头,已是为先生清算了一个两进的居处,还找了一个杂役服侍先生母子二人。先生在内里既可放心读书筹办两年后的乡试,也能够偶尔到社学来指导一放学童们你看如何。”
谢举人笑着道:“也好,林先生刚进学,手头必不宽松,既同在桑梓,且具贺仪二十两,聊表情意。”
谢举人对张享道:“既是林先生不在,他日再来拜访。”
酒包分给家里人再吃一顿,将欢乐带给家里的小孩,这好显得仆人家待客之道,如果菜没有剩下,别人就会说仆人家吝啬。
林诚义看了一眼,也不好再说甚么。
受了二十两银子的刺激,社学门生都是遭了殃。他们回到家里都被家里人耳提面令了一番,诸如好好读书等大事理,说得他们耳朵都长茧子了。
二十两银子!村夫们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村民们见林延潮他们,远远的就有人喊道:“秀才公的几个对劲弟子返来了。”
张总甲和张家父老一并摇首。那父老道:“不知先生出自濂浦林氏,实是让我忸捏,我们洪塘乡有幸,竟请得宦门后辈来此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