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望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景星凤凰(二)[第1页/共3页]

比及沈瑞跟着沈理进门,就有僧徒迎上来扣问。待传闻是来见王居士,那僧徒唱诺,便唤了个小沙弥,引两人畴昔。

王守仁不觉得意地笑一笑道:“大家都当我伤情落第,即便嫡亲骨肉,在我面前也添了谨慎,闹得两下不安闲。就让他们当我在外用心读书就是,可贵我得了这几年安逸。”

王守仁之父,虽是状元出身,又作过弘治帝的教员,可只是清贵,并未入阁。王守仁身为堂官之子,来往高门,以才高昭显与人前,被誉为“状元之才”。可在春闺中,王守仁却接连落第,连三甲都没入。后代记录,只含混一句“二十二岁考进士不中,再考时被忌者做压”。一个少年举人,能有甚么被朝中诸老顾忌的?

小童应了一声,没有立时就走,而是上前关了北窗,嘀咕道:“大哥都看了七曰,也该歇歇眼哩。”说罢,将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的,才出去了。

在松江地界,沈家、贺家算是一等人家,陆家、章家、邵家、顾家、徐家、郭家等算是二流,此中陆家名誉不亚沈、贺两家,只是因子嗣不繁,才沦为二流。实际上陆家的气力,并不亚于沈家、贺家,因为这陆家与章家互为倚助。

王守仁生于成化八年,算算年纪,现下应当二十六岁,可面前这青年尚未蓄须,看上去不过二十来许。他是容长脸,眉毛也不是常描述前人的剑眉、卧蚕眉,而是远山眉,下边是一双丹凤眼,霞飞双颊,唇红齿白,容颜极其俊美。

沈瑞站在沈理身后,细心打量起来。看来王守仁也是入乡顺俗,不但书童着僧袍,本身身上也穿戴僧衣,实足居士模样。

禅院大门开着,偶有灰色人影闪过,都是着僧衣,有的剃发,有的倒是没有削发,那些应当是在禅院学佛的居士。

孺子苦笑道:“沈学士,大哥魔怔哩,从七曰前便对着竹子发楞!”

小昆山,高不过二三十丈,从山脚伸延着青石台阶,直至山顶。山脚下散落着几块麦田、菜田,此中耕耘的不是耕户,而是穿戴灰袍的僧侣。

小童挑了帘子,请沈理两人出来。

“大哥,沈学士来了!”小童禀告道。

鼎鼎大名的阳明子,竟然是这个长相?!

沈瑞对于这位圣贤所知有限,不知当如何接话,只都雅向沈理。

看来禅院里僧众信徒的糊口,自给自足,并不令人出去话缘随喜。

王守仁站起家来,围着沈瑞转了一圈,见其不卑不亢、淡定安闲,方扶了他胳膊,道:“起来吧,我听沈兄提过你的事……别的不敢说,这蒙师我还是能当得。”说罢,回身落座。

王守仁摊手道:“朱子云‘格物致知’,小弟对着竹子七曰,想要格其理,不但不知,反而更加胡涂,岂不怪哉?小弟脑里都要成浆糊,莫非我实是冥顽不灵?”

后代大陆禅院文明式微,在港城却发财起来,港城僧徒有限,可俗家居士的数量颇多。沈瑞少年时,也曾多次随宗老往青山禅院听禅,是以对于禅院他并不陌生。

王守仁“哈哈”两声道:“不过是有些着凉,那里就到请大夫的境地?”说罢,对那小童叮咛道:“去烧几碗姜汤来,也给沈学士与这位小沈哥儿驱驱寒。”

走过几百节台阶,两人便走到山顶。山顶阵势非常缓平,入目便是一组白墙灰瓦的修建,若非大门上挂着匾额,书着“西林禅院”四字,沈瑞几近要觉得走错处所。

沈瑞以汤代茶,行了弟子礼,算是正式拜了蒙师。

沈理打趣孺子道:“平常我也来过,怎不见你这般欣喜?”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