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帝大行(下)[第2页/共6页]
“孙儿……朕的好孙儿……朕,要与你告别了……”朱元璋浅笑着断断续续道。
朱元璋喘气着笑了,笑容透着一股豁然。
朱元璋喉头一阵爬动,气管里痰音嘶嘶作响,仿佛在拼极力量呼吸着大家间的最后一口氛围。
他的平生,能用“胜利”或“失利”两个词简朴的概括吗?他的平生太庞大了,功与过,是与非,哪怕是数百年以后的史学家们,也没法对他做一个精确而中肯的评价。
萧凡沉默了一下,道:“陛下,先人如何评说,已不关我们的事了,陛下且宽解吧,纵是青史留名又如何?追其究竟,不过一段旧事罢了……”
皇祖父一向是个睿智的白叟,他有着洞悉人间统统的锋利目光,藏在阴冷残暴表象下的,仍旧是那颗炽热的,对子孙无经心疼的慈悲心。
萧凡的目光缓缓扫过黄子澄和一众清流大臣的脸,沉声道:“封闭殿门,严加戍守,任何人不得靠近殿门十丈以内,违者,斩!”
“死都不痛苦,甚么才……痛苦?”朱元璋挣扎着喃喃问道。
萧凡见朱允炆情感失控,当下一把按住朱允炆的肩膀,沉声喝道:“太孙殿下!你醒醒!沉着一点!现在不是究查的时候,从速出来看看陛下,……送他最后一程吧!”
萧凡担忧诸王于内宫有变,暗命锦衣卫周到监督,诸王于朱元璋龙榻前三丈拜见,不得靠近朱元璋身材,不得与宫内寺人有任何打仗。
“太孙殿下恕罪,臣等无能,陛下天年已尽,怕是……怕是熬不过今晚了!……臣等万死!”
众臣皆惊,不由自主往前走了几步。
言未毕,朱元璋手一松,软软倒在龙榻上,气味全无。
萧凡用力甩甩头,将这个严峻的题目临时抛到脑后,现在他要做的,是保护好这个宫殿,让这对祖孙做最后的话别。
太病院的太医们告抢救治,犹未将其救醒。
朱元璋的笑容早已敛起,他冷冷的盯着面前伏地而拜的萧凡,很久,他缓缓开口道:“萧凡,朕快死了,临死前,朕不召见别的大臣,不召见皇子皇孙,不召见满朝公侯功劳,却恰好召见你这考个秀才都要作弊的人,你可知为何?”
太孙朱允炆哀思无以复加,进京诸藩王虽说早故意机筹办,现在却也禁不住慌了神,诸王于东宫外请命,求见朱元璋最后一面,朱允炆即允。
抽开匣子上方镂空雕龙的木板,内里鲜明放着一把剃刀,一个度牒。
萧凡盗汗唰的流下,心中惊骇不已,老朱该不会揣摩着要我给他陪葬吧?
“是!”
天空倾泄着大雨,大臣们冒着风雨,站立殿外,一动不动的谛视着殿内来往穿越不断繁忙的太医和寺人们,雨水湿透了他们的满身,他们却毫无所觉。
“先人的史乘上,定会夸耀陛下是个巨大的天子,您光复汉人江山,驱除鞑虏,初创大明帝国,灿烂后代,是古往今来最巨大的天子。”萧凡半蹲在朱元璋的龙榻边,看着他浑浊垂垂无神的眼睛,缓缓安抚道。
洪武三十一年蒲月二十四,大明建国天子朱元璋驾崩。享年七十一岁。
幸亏诸王深知身处皇宫大内,此时又是敏感紧急关头,他们倒也不敢冒昧,顺次在昏倒的朱元璋龙榻三丈外叩首哭拜,倾诉一番父子情深,儿臣不孝之类的话后,诸王皆大哭离宫,此中未产生任何事情。
兵马平生的大明建国天子朱元璋从京郊马场回宫后,再次病倒昏倒。
朱允炆大吃一惊,惊诧道:“皇祖父,您……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