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错失良机[第2页/共2页]
陈雨目睹没法劝服朱大典,只好闭嘴不言。献策不成也就罢了,获咎了大佬就得不偿失了。
“遵令。”陈雨正筹办退下,却听朱大典对陈应元说:“本日雄师赶了近百里路,人疲马乏,还是在黄县休整一晚,明日再拔营不迟。”
陈雨构造了一下说话,谨慎翼翼地说:“军门明见,叛军主力已经围住了登州城,并且堵住了城池三面的门路,只剩下海路,眼下登州城已经是一座与内部隔断的孤城……”
有了如许镇静的开首,接下来的说话就顺利了。
“呵呵,吴游击谬赞了。”陈雨一边客气,一边细心察看着对方的行动,别史中曾记录吴三桂的一个风俗,表情欢畅或者谈不投机时,都会“自扪其鼻”,看来是真的。这个疤痕,传闻就是当时为了救父亲吴襄,被仇敌砍伤留下来的。
朱大典摆摆手:“你带领部下,跟从雄师前去登州。眼下恰是用人之际,只要你有本领,迟早会出人头地。”
不管今后的汗青会不会重演,归正此时的吴三桂也不是他一个小小百户能获咎的,拱手道:“本来是吴将军,久仰大名,本日得见,三生有幸。”
陈雨没想到这位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他细心打量了一番对方,二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长相非常威武,目光如注,眼神刚毅,除了鼻子上有一道浅浅的疤痕,看起来面相略微有些凶暴,如何看都不是电视中描画的鄙陋汉奸模样。
陈雨并不晓得,两个巡抚三言两语就给他决定了将来的安排,给他带来了幸运的烦恼。他这时满脑筋都在想,只要朱大典承认了这些首级的功绩,不但与吴安邦的抵触能够一笔取消,并且本身的职务是不是能够再往上升一升?
吴三桂有些不测:“哦?吴某远在辽东,陈百户在山东如何久仰?”
朱大典神采一变:“你是在思疑本抚的判定?登州城内有东江镇旧将本抚晓得,辽人与本地士绅军民分歧,本抚也晓得。但是现在登州仍由孙初阳掌控,戋戋几名辽将,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波?难不成他们另有这么大的胆量,与叛军勾搭,赚开城门?”